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诗译文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诗译文及赏析

文章插图
1、《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2、译文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
错误地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
3、赏析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尘世的罗网 。“三十年”应该是“十三年”,他从开始作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前后一共十三年 。所以“一去三十年”是“一去十三年”之误 。这两句是说,自己不得已出去做官,一去就是十三年 。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适俗韵”无非是指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两句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