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应用需要ATM

【视频应用需要ATM】应用决定技术
ATM与以太网各有各的优点和短处 。正确的选择方法应该是根据应用来决定网络技术 。了解应用,分析系统对网络的要求:通信量、实时性、突发性、可靠性等等,不光要研究当前的应用,还要知道应用系统的发展前景,然后才能科学地决定网络技术的选择 。
ATM最适合视频应用
近年来,网上的视频应用在办公自动化、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领域有了很大发展 。视频应用对网络的要求很高,是对网络技术的一大挑战 。实现这样一个真正的多媒体网络,ATM无疑是最理想的技术 。
网上的视频应用主要有电视会议、录像、点播电视(VOD)和视频广播 。它们对网络的要求主要有三个特点:
◇带宽大:MPEG1要求1.5M(VCD质量),MPEG2要求3~15M(DVD质量);
◇带宽有保证:视频应用需要连续稳定的带宽 。假如带宽被抢走,哪怕是瞬间地,视频应用的质量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高质量的视频应用每秒传30帧图像,也就是说每1/30秒必需传一帧,几十分之一秒的拥塞就能使图像抖动;
◇时延小:电视会议是一种实时、双向的应用;时延长了用户会感到很不习惯 。
ATM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QoS)完全满足上述要求,而且还能有效支持传统的数据通信 。人们设计ATM协议就是为了同时有效地满足各类不同性质的通信需求 。
以太网带宽不小但没有保证
千兆以太网可以提供很大的带宽 。但是带宽大不等于带宽有保证 。有许多因素会造成千兆以太网的拥塞 。
◇以太网的突发性造成拥塞
以太网上的数据通信一般是突发性的,所以哪怕网络带宽很大,网络不时也会因突发业务造成拥塞 。就好比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但上下班时照样堵得水泄不通 。突发业务造成拥塞是短暂的,对于一般的数据通信影响很小,但对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视频应用,就会带来很大干扰 。
◇通信需求增加造成拥塞
千兆以太网的推广会刺激通信量的巨增,迅速吸收掉增加的带宽:软件开发人员会省去优化通信的努力;许多应用项目本来因为通信量太大而不能上,现在可以上了;许多本来很少用的应用现在可以多用了 。只要看看CPU发展是如何刺激计算量的巨增就不难理解这点 。今天的CPU比过去快了几百倍,内存也多了几百倍 。但是人们还是抱怨计算机太慢,内存太少 。
ATM的优势在于,在网络严重拥塞时重要的实时性强的(CBR)通信业务质量依然能得到保证,而以太网在发生拥塞时就什么也传不过去了 。所以光靠增加带宽并不能保证视频应用的质量 。假如用户需要视频应用,并且是质量稳定的视频应用,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玩具,那么就应选择ATM 。
新一代INTERNET以ATM为核心技术
美国政府、企业和教育界近年来正式推出了一个新一代互联网NGI(NextGenerationInternet)的计划(WWW.NGI.GOV),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一个有服务质量保证的互联网 。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以ATM为核心技术,同时支持以太网协议的互联网 。GLOBALONE、CONCERT等国际通信营运商已开通了国际公用ATM网 。
国内在这方面发展也非常快,上海、深圳等地的信息港就是这样一个网络,中国电信已投入上亿美元建成了全国ATM骨干网和许多省市的公用ATM网 。这些公用ATM网能把众多的ATM局域网经济有效地互联 。这将大大促进ATM网络和应用的发展 。
应用系统也要支持QoS
ATM的QoS光靠ATM交换机不够,还要有能启动QoS的应用系统的支持 。假如ATM应用只是以太网仿真,永远是UBR,那么QoS当然英雄无用武之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