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人工繁殖技术

青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它利用底栖生物作为饵料,且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嫩,味道美,含脂肪、蛋白质高,维生素含量多,深受群众和养殖专业户的重视 。鱼苗需求量日趋增加,开展青鱼人工繁殖前景广阔 。
青鱼种的培育
笔者培育的青鱼种来源于长江水域的原种 。选择6龄以上体重15公斤以上,体质健壮,无损伤,雌雄按1:1.比例的青鱼种进行蓄养 。蓄养池面积3亩~7亩,水深2米以上,池底平坦,土质为壤土,将青鱼种套养在草青鱼池中培育,每亩1尾~2尾,催产前一个月把青鱼集中到一个专池中培育 。投喂鲜活螺类和蚌肉为主,并辅喂少量菜饼和豆饼饵料 。要定期冲水,一般冬季每月冲水1次,开春后每月5天~7天冲一次水,临产前一个月里,每3天~5天冲水一次,以促进青鱼种的性腺发育 。
催产
1.催产时间为5月中下旬,水温在22℃~30℃,以水温25℃最适宜 。
2.青鱼选择,青鱼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青鱼在催产配组时应严加选择 。雄鱼的选择标准是轻挤腹部生殖孔中有精液流出,温水后能散开来;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腹部鳞片较稀疏的为好 。
3.催产剂的种类,剂量和注射方法 。青鱼催产常用药物有“PG”,脑垂体,“LRH-A”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GTH”促性腺激素,“DOM”地欧酮等催产剂,通常用3种~4种药物的混合剂催产效果较好 。并采用二次注射法催产要较高,其剂量:雌鱼第一针每公斤注射LRH-A2毫克~5毫克,针距8小时~12小时后,再注射第二针,剂量为LRH-A10毫克~20毫克 PG2毫克~4毫克 HCG500国际单位~1200国际单位或再加DOM5毫克 。调配成混合剂,采用腹腔注射 。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剂量的1/3~1/2 。效应时间为8小时~10小时 。
发情和人工授精
注射第二针催产剂后,把青鱼种放回产卵池 。等达到效应时间时青鱼发情时及时进行人工采卵受精 。效益时间的长短,随水温的高低而变化,水温25℃~28℃,效益时间为8小时~10小时 。此时要认真观察青鱼发情的动情≯:青鱼发情时间一到,把青鱼捕起,用鱼担夹装好青鱼进行检查 。此时若雌鱼轻压腹部,鱼卵能自行从生殖孔中流出;雄鱼能挤出精液温水自行迅速散开的,就可开始人工采卵,采精,进行干水人工受精,如不能采到天然精卵子,就把青鱼种放回产卵池;等待青鱼发情 。采的卵子和精子应使其充分混合,使其受精 。做人工授精时避免阳光直射杀伤卵子 。授精后应迅速把受精卵用水调稀后放入环道内孵化 。做人工授精前应做好人员、工具、脸盆、网具、鱼床、毛刷等的准备工作 。人员协调配合好做到动作轻快,以免青鱼种受伤 。
环道孵化
人工收集的受精卵,应及时放入事前准备好的环道流水中孵化,蜜度每平方米不超过120万粒 。环道中的流速要适当 。前期水的流速约17厘米/秒,膨胀后的受精能冲起翻滚到水面来为度 。当鱼苗刚出膜时,应加强管理,防止鱼卵贴附环道滤水布上、防止水流,故要加大水的流速(30厘米/秒),同时要防止鱼沉或贴上滤水布窒息死亡 。待鱼苗见腰点后,应减少水流速,避免消耗鱼苗体力 。见腰点8小时之后,鱼苗可以上箱销售,鱼苗能吃食后,每天要投喂食四次,每次每10万尾苗喂蛋黄一个,以增强鱼苗体质 。
病害防治
在人工繁殖工作开展之前,应把催产孵化工具、药物等准备好 。同在人工繁殖工作开展之前,应把催产孵化工具、药物等准备好 。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鱼苗防治方针,即镜检 。如青鱼鱼苗发病,就能对症下药,把病,虫害及时彻底杀除,从而提高青鱼种鱼苗的成活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