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陈化价值之普洱茶越陈越香

“越陈越香”是什么?竟有如此之大的“魔力”?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形象化描述 , 是普洱茶整体架构中的一个链条 , 它的核心内容是陈化的机理 , 也是普洱茶第三大价值——即陈化的价值 。换句话说 ,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机理的另一种语言表述 。“越陈”是时间概念 , “越香”是品质概念 。普洱茶陈化的过程 , 是普洱茶最后的一道加工过程 , 是品质提高戓再造的关键 。
但是 , 也恰恰是这个“越陈越香” , 在现今却成为普洱茶最有争议的“焦点” 。
一部分质疑者认为:普洱茶不存在“越陈越香” 。普洱茶存放时间长了 , 就没有味道了 。虽然社会上出现过一些“老普洱茶” , 但品尝后没有茶味了 , 还算是茶吗?因此普洱茶没有长期存放价值 。之所以普洱茶界一些人说普洱茶可长期存放 , 且品质越来越好 , 那是骗人的 , 是为了让消费者大量存茶 。这种说法实质上已经使消费者把普洱茶当成了一种投资工具 , 改变了茶叶本身的价值 。
质疑者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否定主要是源于其对这一词语字面上的误解 , 他们认为 , 既然是“越陈越香” , 其香气应比照绿茶甚至乌龙茶 。如果接照这种理解 , 普洱茶不仅没有绿茶的“清香” , 更不具备乌龙茶的“奇香” 。而且 , 就芳香类物质而言 , 普洱茶不是“越陈越香” , 而是“越陈越弱” , 很多“老普洱茶”甚至香气极弱 。足以证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本身就是子虚乌有 。
而普洱茶界则认为 ,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不能简单地望文生意 , 它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普洱茶经陈化之后 , 确实存在樟香、兰花香、枣香等芳香类物质 , 这些香型唯普洱茶所独有 , 与绿茶与乌龙茶的香气有很大不同 , 不能用绿茶与乌龙茶的品饮标准去简单的套用与比照;二是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对普洱茶陈化过程的一种形象化表述 , 其“越香”不单单指香气而言 , 而是泛指品质的概念 。
那么 , 哪一种观点更有说服力呢?
我们在品饮绿茶中经常是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去鉴别 , 如干茶的形态、茶叶冲泡后的汤色、叶底的条索表现形态及茶汤的滋味和香气等 。这种审评主要是靠眼看、嘴尝加上经验的方法 , 它是历史延续下来的对茶叶评审中最古老 , 也是最原始的方法 。但是 , 人们的眼、嘴、鼻毕竟不是化学分析仪器 , 很难发现和区分茶叶内几百种内含物质的存在及含量的大小 , 势必造成鉴别过程中误差的出现 , 有时这种误差还会很大 。因为人们的感官 , 除了受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的影响外 , 还存在人的个体差异 , 同时也受到饮茶习惯、嗜好、心情、健康状况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 , 没有通过化学分析手段 , 并提供相关数据做为依据 , 其判断的结果只能属于主观臆断范畴 。因此 , 无论绿茶、乌龙茶、普洱茶或其它茶类 , 相对茶叶的滋味与香气而言 , 至今没有定性和定量的标准 , 更没有这方面的质量标准及产品检测标准 。很多研究成果仍处在探索与求证阶段 。这就是为什么质疑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人 , 至今也没有提供任何一项“陈年普洱茶”关于芳香类物质或其它化学成分的检测报告的原因 , 并依据这样的报告及相关的数据 , 得出“没有味道”及“没有品饮价值”的结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