鮸状黄姑鱼网箱养殖技术

【鮸状黄姑鱼网箱养殖技术】鮸状黄姑鱼 , 隶属鲈形目 , 石首科 , 黄姑鱼属 。因为鮸状黄姑鱼体带银灰色与鮸鱼较相似 , 故群众称为“白鮸” 。

一、生活习性

鮸状黄姑鱼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 。喜欢栖息于底质为岩礁、砂砾的海域 , 喜群居 , 特别是礁岛流急有漩涡的域 。以摄食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小鱼等为主 。作者经过多年养殖试验得知:鮸状黄姑鱼适温范围在9.5℃-32℃ , 当水降到9.5℃以下出现不安,8℃出现死亡 。鮸状黄姑鱼对低比重的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在池塘养殖中发现在1.008的咸淡水中也能正常生活 。

鮸状黄姑鱼的生长速度很快 , 作者将6月上旬捕获平均体长5.6厘米,体重1.9克的鱼苗,养殖到6月下旬体长就达9.2厘米,体重7.4克;养殖到9月上旬体长达24.7厘米,体重177.5克;到10月上旬体长达29.4厘米,体重367克;到11月中旬平均体长达33.8厘米,体重536克 。

鮸状黄姑鱼的养殖成活率也很高,1992年洞头县三盘港网箱养殖,6月上旬共收到鱼苗8214尾,暂养到6月25日计数入箱为7460尾;养殖到11月8日起捕计数为7295尾,养殖成活率高达97.97% 。在养殖过程中 , 共投入小鱼虾鲜饵料21350公斤 , 饵料系数5.58 。

二、网箱养殖技术

1、苗种的来源与捕捞方法 。鮸状黄姑鱼在浙、闽一带浅海均有一定数量分布 , 南早北晚 。在浙南浅海一般在5月上旬以后见苗 。这时的鱼苗在3.5厘米左右 , 喜结群在海湾或浅滩活动 , 是捕捞的最佳时期 。一般可用小型手抄围网捕获 。到了6月下旬 , 鱼苗长到10厘米左右 , 这时鱼苗已逐渐分散游向石滩或岩礁边索饵 , 此时用 , 用围网捕捞较困难 , 可用手钓钓捕 , 或者用巾网扳之 。

2、真“假”鱼苗的识别:在海捕鱼苗中 , 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是鮸状黄姑鱼的石首科鱼苗 , 养民称之为“假”鱼苗 。由于鱼苗个体小 , 识别较困难 。作者经过多年现察 , 总结出以下几条识别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假鱼苗大量出现的时间比真的鮸状黄姑鱼鱼苗来的早 , 往往是一开始先捕到“假”鱼苗 , 一星期后才是真鱼苗出现 。

②“假“鱼苗体色偏黄 , 光泽差;真鱼苗银灰色 , 偏蓝 , 光泽好 。

③体型“假”鱼苗肥短 , 真鱼苗稍瘦长 。

④“假”鱼苗头大、吻短 , 真鱼苗头偏小、吻尖 。

⑤真鱼苗耳石有“l”字型钩 , “假”鱼苗不同 。

⑥真鱼苗暂养成活率很高 , 而“假”鱼苗则很容易死亡 。

3、鱼苗暂养 。鱼苗捕获后 , 由于个体很小 , 需经过集中暂养为好 。暂养网箱用筛型网片的网箱 , 放置在风浪小 , 流缓的区域 。集中暂养的好处:一是便于投饵和管理;二是可将捕捞损伤的鱼苗剔除出去,提高养殖成活率 。暂养时间一般10天左右 。

4、日常管理 。鮸状黄姑鱼养殖日常管理与其它鱼类相似、一股是测定记录生长情况、海况因子、计算日投饵量、检查网箱、网排情况 , 加固抗台、洗清网箱、更换网箱等 。

此外 , 在养殖过程中当鱼体大小差距过大时 , 要进行按大小分挡养殖 。这样有利干个体小的鱼也能得到充分的饵料 。

5、投饵 。鮸状黄姑鱼是肉食性鱼类 , 主要摄食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等 。在养殖中 , 鱼苗阶段要将小鱼、虾剁成肉泥后投喂 , 日投饵次数要四次以上 。随着鱼体的长大 , 投饵次数可逐渐减少 , 饵料个体也可相应增大 。

但鮸状黄姑鱼是吞咽方式进食的 , 因此饵料个体应该不大于它的口径为度 。日投饵量根据鱼的食欲及抢食情况而定 。因鮸状黄姑鱼食性较凶猛 , 投饵时会追到水面抢食 , 当抢食情况缓和时 , 投饵就可即将停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