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主旨 儒林外史这部作品的主旨

儒林外史主旨:《儒林外史》一方面真实的揭露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又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

儒林外史主旨 儒林外史这部作品的主旨

文章插图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主旨 儒林外史这部作品的主旨】1、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性情孤傲、蔑视权贵 。
2、周进: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 。
3、范进:一个虚伪、软弱卑微、渴求功名利禄、情感脆弱的可怜书生 。
4、严致和:他是一个极其吝啬的守财奴,临死前两根手指迟迟放不下,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
5、匡超人:本质朴孝顺,后来黑化泯灭人性 。他巧妙周旋各方势力,逐步走向堕落 。他擅长吹牛撒谎,沽名钓誉,卖友求荣,忘恩负义,最终变成了一个衣冠禽兽 。
6、严致中: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 。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
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讪,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
7、沈琼枝: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 。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 。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 。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
《儒林外史》内容简介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 。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 。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
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王冕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 。半年后,黄河决堤,百姓流离,王冕乃回到故乡 。不久,母亲病死 。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乱 。吴王平方国珍,特去访问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 。数年后,吴王建国大明,礼部议定用四书、五经、八股文取士 。
由此,王冕预知“一代文人有厄”,乃及时避居会稽山中 。到了成化末年,山东兖州汶上县薛家集观音庵中办学堂,夏总甲推荐周进来教馆 。周进为一老童生,先后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举人王惠的白眼,感到无限屈辱 。一年后又失却馆地,更是满腹怨嗟 。
随姊丈金有余去省城为商人记帐时去贡院游览,见到号板,怨愤至极,一头攮去,不省人事 。后得商人资助捐监应试,先后中了举人、进士,做了御史,点了广东学道 。他在主试南海、番禺两县童生时,识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 。
不久,范进又考取举人,但却喜极而疯,为丈人胡屠户一个嘴巴打醒 。范母也因喜极而亡 。在乡绅张静斋劝说之下,范进乃与他去房师、高要知县汤奉处打秋风 。二人正在候见汤知县时,当地乡绅贡生严大位又前来识 。严贡生因横行乡里,被告到县里 。不料汤知县居然准了状,严贡生不得不避走省城 。县里差人找到他的老弟监生严大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