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想高产 做好这些事

小麦从开花受精到籽粒成熟 , 一般经历30-40天 , 是小麦产量形成的最后一个关键时期 , 是积累贮藏营养物质的主要时期 , 籽粒内的碳水化合物80%-90%是小麦开花后光合作用形成的 , 籽粒内的氮素90%是由茎叶转移到籽粒中的 , 因此 , 搞好保根护叶 , 延缓叶片衰老 , 对于促进籽粒灌浆 , 增加粒重 , 提高产量 , 实现高产稳产是十分必要的 。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浇灌浆水 , 追灌浆肥
灌浆期是小麦籽粒产量的最终形成期 , 对小麦丰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期对水分需求较多 , 可结合灌水 , 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 。灌浆期是否灌水和追肥也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 。若小麦灌浆期出现一次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上的降雨 , 可以不浇灌浆水;如果灌浆期降水量很少 , 可以考虑浇灌浆水 。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不追肥 。
喷叶面肥 , 防干热风
小麦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 , 叶面追肥可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 , 提高光合作用 , 防病抗倒 , 减轻干热风危害 。可用0.4%磷酸二氢钾加2%~3%尿素混合液 , 或加其他生态活性肥进行叶面喷施 。间隔7天复喷一次 , 提高千粒重 , 优化品质 。
防治病虫害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期 , 也是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关键时期 。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有麦蚜和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及叶枯病等 。抓住4月下旬5月上旬防病治虫关键时期 , 对于小麦赤霉病 , 要坚持“主动出击”不动摇 , 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对于蚜虫 , 要切实做到“关口前移、压前控后” , 防治病虫害可用以下配方:
1、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5克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毫升 45%苯甲·咪鲜胺25克 98%磷酸二氢钾100克 0.01%芸苔素内酯8毫升 。
2、用5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8~10克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毫升 25%苯甲·丙环唑乳油30毫升 98%磷酸二氢钾100克 0.01%芸苔素内酯8毫升 。
3、用2.5%联苯菊酯水乳剂80毫升 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0毫升 98%磷酸二氢钾100克 。
以上配方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白粉病 , 兼治吸浆虫、赤霉病、锈病、叶枯病、干热风 。此外 , 还应及时拔除禾本科杂草 。
【小麦想高产 做好这些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