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室内高产栽培

一、培养基制作:棉子皮100(千克 , 下同)、麸皮15、石膏粉3、尿素0.4 。按配方称量、干拌后加水 , 尿素溶于水后加入 , 打散结团 , 拌均 , 含水量以用手紧握一把料指缝有水印为度 。【银耳室内高产栽培】二、装袋、灭菌:拌好后尽快装袋 , 最好在6小时内结束 , 以防酸败 。用装袋机每小时可装400~600袋 , 装紧、扎实 。并用金属尖器在袋正面打5个接种穴 , 穴径1.2~1.5厘米 , 擦净后用3.2厘米?.2厘米见方的胶布贴紧 。灭菌采用常压 , 胶布一面朝上 , 每灶灭2000~3000袋为宜 。灭菌把握三点:①装灶后 , 须旺火猛攻 , 防漏气 , 最好在5小时内达100℃ 。②其后保持18~26小时 。③达到灭菌时间 , 要趁热卸灶 , 以防胶布受湿 。
三、接种:银耳属中温型 , 宜春秋两季栽培(春季3~5月 , 秋季8~11月) , 如菇房升温、保温好 , 可冬季栽培 。夏季可在山林栽培 。接种时 , 料温需降至28℃以下 。接种室用来苏水 , 或克霉王烟雾剂等法消毒 。所用菌种要严格选择 。接种时 , 在酒精灯火焰的保护下 , 用接种器提取菌种 , 快速打开穴口胶布 , 接入袋内、贴好胶布 , 整个过程越快越好 。
四、发菌:接种后把菌袋移入培养室或栽培室床架上 。前4天保持温度28℃ , 不要超过30℃ 。5天后保持25℃为宜 。6~7天时 , 菌丝基本封口 , 此时进行倒袋:一是检查发菌情况 , 二是剔除污染的菌袋 , 三是单摆于床架 , 为出耳做准备 。温度不足可用炉火增温 。发菌后期要加强通风 。对污染轻的菌袋要及时用药物处理 , 重的要隔离、低温发菌 。
五、揭布增氧:10天后 , 菌丝向四周蔓延成圆状 , 当菌落直径达10厘米、穴与穴菌落连接时 , 进行培养室消毒 , 后把胶布拱起成黄豆粒大小孔隙 , 以加大供氧量 , 加快菌丝生长 。再4天后 , 穴中渐出现白色突起成绒毛状的菌丝团 , 俗称“白毛团” , 此时室温控制在20~23℃ , 相对湿度80%~85%为宜 。随着菌丝生理成熟 , “白毛团”上出现浅黄色水珠 , 此时把袋子倾斜 , 排出黄水 。一般接种后15~6天 , 穴内便逐渐出现白色碎末状幼耳 , 此时把胶布全部去掉 , 并在菌袋上覆盖消毒后的报纸 , 喷水、保湿 。
六、出耳管理:一般接种后18天 , 耳就出齐了 。此后管理的办法是:用刀片沿出耳穴口边缘割去薄膜约1厘米左右 , 使穴口达4厘米 。出耳期 , 每天向报纸上喷水1~2次 , 保持报纸湿润 。当子实体长到3厘米大时要避免烂耳:取下报纸 , 置阳光下曝晒1天 , 再收回使用 , 每隔3~5天进行1次 , 同时达到换气之目的 。幼耳阶段喷水量、通风量加大 , 但要视空气湿度及天气情况灵活掌握 。接种后第24~29天时是生长旺盛阶段 , 袋温较高 , 要注意控温 , 甚至要整天打开门窗 , 长时间通风 , 并配合喷水管理 , 防止通风后耳片干燥 。到第30天左右时 , 子实体长到12厘米左右 , 应停止向报纸喷水 , 防止耳片过湿霉烂 , 停水5~8天 , 耳片均厚 , 即可采收 。银耳从接种到采收 , 一般35~45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