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什么感情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即自己虽处逆境屡遭挫折但依然我行我素的倔强性格以及不畏坎坷、不惧困难的超然、豁达、乐观的情感 。“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什么感情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文章插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翻译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创作了这首词 。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注释1、定风波:词牌名 。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等 。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
2、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
3、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
4、已而:过了一会儿 。
5、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什么感情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6、吟啸:放声吟咏 。
7、芒鞋:草鞋 。
8、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
9、料峭:微寒的样子 。
10、斜照:偏西的阳光 。
11、向来:方才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
12、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什么感情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文章插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创作背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介绍苏轼,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