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称,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野生的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人工养殖泥鳅兴起 。在经过近年来的调整,泥鳅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加上市场价格稳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下面来亲农网看看泥鳅的养殖技术吧 。

泥鳅的养殖技术

文章插图
1、场地准备
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养殖模式也是多种,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 。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一定不要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 。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 。
2、放苗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最好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 。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
3、水质管理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 。水质要求肥、活、爽、嫩,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
4、饲料投喂
要想泥鳅生长快速,快速增膘,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粒径在2.3毫米以内 。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15度左右时,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2%,而水温到达20-28度,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这时的投喂量达3%-4%,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 。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
【泥鳅的养殖技术】以上是亲农网带来的泥鳅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泥鳅养殖知识,敬请关注亲农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