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之父周有光名言 细说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中国语文现代化倡导者,当代中国语文文字界的旗帜性人物,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

拼音之父周有光名言 细说汉语拼音之父

文章插图
周有光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先后就读于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 。历任光华大学教师、江苏教育学院教师、杭州民众教育学院教师、新华银行派驻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职员、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等等,曾任全国政协兼教育组副组长 。
江苏常州青果巷出了三位致力于文字改革的著名学者:赵元任、瞿秋白、周有光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唐氏八宅”之一的礼和堂,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员,同时也在常州经营棉纺、织布、当铺等产业 。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打常州,周有光的曾祖父全力支持清军守城,以家产供应清军发军饷 。随后,城池被起义军攻破,他的曾祖父投水自尽,周家的家产尽失,从此,周家开始衰败,后来,清政府感念周家护国有功,封周家人为世袭云骑尉,享受俸禄直至清朝末年 。
周有光的祖籍是江苏宜兴,后迁居常州 。到周有光的父亲时,靠祖上留下的房产,周家在当地还算殷实 。周有光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家里的房子很大,自己一家人住不了,就把房子租了一半给房客,房客也有几个孩子,自己总爱和他们在一起玩 。
小时候的周有光,对屋檐下的麻雀窝兴趣特别地大,总爱和伙伴们爬上去掏麻雀蛋,有的时候,还遇到麻雀尖叫地飞起来,呜呜地叫着,不停地绕着他们飞:
“它们那是在骂我们呢,我那时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 。”
周有光小的时候,受过很高的旧式教育的祖母教他背古诗词 。周有光6岁时,他进入七年制的小学读书,这是一所新式小学,小学教英文,但周有光更喜欢语文和数学 。后来,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 。
拼音之父周有光名言 细说汉语拼音之父

文章插图
吕叔湘
1918年,周有光入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常州高级中学)预科,一年后正式升入中学,与后来一样成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是同学 。周有光在回忆时说:
“小学和中学,我们的国文读的都是古文,课本上没有白话文,不过,老师提倡我们课外看有白话文的书,于是,我们就课上读文言文,自己看白话文,同时,也能写白话文 。当初,我没有对语文特别偏爱,国文,英语和数学,学得都不错 。高中以后,我才喜欢文学,那是受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在当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文运动,就是白话文运动 。大家都提倡国语,而我们受教育的学生,都是用方言,以至于到今天我背古诗的时候,我只能用方言,如果要我用普通话念古诗,那我就费劲了 。”
周有光说:
“五四运动提倡的白话运动,影响的基本上是我们那批年轻人 。”
中学时期有位女教师对周有光有较大的影响 。那时,她经常请一些有名的教师和教授来学校讲课和演讲 。在名人来学校讲课和演讲前,每次她都会在黑板上做一个预告 。有意思的是,她不是写下名人演讲的字样,而是把“名”这个字的点笔划拉长,变成“各人演讲”,可以看出,她不盲目崇拜个人的思想 。
周有光认为,一个人的少年时代,在一生中是很重要的 。老师的一句话往往比一本书的影响还要大,他为中学时期能遇到那位女老师而感到庆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