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不死赵国真的不灭吗,李牧的战绩有哪些?


李牧不死赵国真的不灭吗,李牧的战绩有哪些?

文章插图
李牧作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之一,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被后世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而李牧对于赵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李牧不死,赵国不灭”的说法 。这种说法很显然将李牧对于赵国的作用说的非常的大,但如果李牧真的没死,他真的能够将赵国挽救回来吗?李牧要怎么做才能挽救赵国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1、李牧不死赵国真的不灭吗秦人有宿将桓齮王翦坐镇,蒙恬、李信和王贲等青年才俊亦跃跃欲试,反观东方六国则乏善可陈,廉颇出走,庞煖不知所踪,曾经名将辈出的赵国唯有李牧硕果仅存 。
但一个名将看似也够用了,赵国灭亡前夕李牧屡败秦军,王翦不得不祭出离间计方将其出去,此后赵国的迅速败亡也印证了赵悼襄王在临死之前的告诫:“李牧不死,赵国不亡” 。
然而,秦军是如此的强大,倘若李牧能一直统领赵军,就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先谈谈李牧的历史定位吧 。除了并定义为法家的吴起和兵家的孙膑之外,《史记》只为后世评定的“战国四大名将”做了传记,其他如匡章、赵奢、庞涓和庞煖等名将都没这个待遇,可谓独一档的存在 。
然而,李牧的待遇又是“四大”中最低的,仅仅在《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续写了数百字的“添头”而已 。且廉颇是“赵之良将”,李牧则是“赵之北边良将”,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定语,其实承袭“春秋笔法”的司马迁是想告诉后人李牧尚且不如廉颇,只擅长打匈奴人 。
但赵悼襄王却是认真的,这可能是《大秦赋》唯一符合历史之处:李牧则久居塞外与朝臣宗室没什么瓜葛,正是最合适的赵军主将,倒是被赶走的廉颇与春平君穿了一条裤子 。其实赶走政敌并无可厚非,至少比秦昭襄王诛杀白起要仁慈多了吧?而廉颇接到换帅诏令后攻击乐乘,令后者不知所踪,这哪里是国家栋梁的做派呢?
好吧,说归说,有些东西总是需要战绩来说话的 。
2、李牧的战绩击破匈奴之战源自《史记》所载,李牧十多年的示弱终于令对手放松警惕,并通过诱敌深入围歼了十几万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其“包饺子”的能力比之白起也不遑多让 。匈奴人此后“十馀岁不敢近赵边城”,可见是被打怕了,但他们当时的实力显然不足以与冒顿时代相提并论,而《史记》所载也是孤例,不做主要参考 。
肥之战时,宿将桓齮携去年斩首赵军十万的余威东出上党并直切赵国后方,一路进逼邯郸,临危受命的李牧组织残兵败将进行反击,双方在宜安附近对峙 。李牧筑垒固守,避免决战,桓齮遂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来一出围城打援,在运动中消灭赵军 。
按说想法是没问题的,李牧却反其道而行之,一举踹掉了兵力空虚的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又将回援的秦人主力正面击溃并击杀桓齮(一说逃到燕国成了樊於期) 。此战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可惜这是一个被诅咒的尊号,获得者还有秦之白起、燕之苏秦及楚之项燕,个个未有善终 。
次年,嬴政再次派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国拦腰截断 。李牧认为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 。番吾一战,赵军正面击溃了北路秦军并迅速挥师南下,秦南路军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