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常言说“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请问常言说“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常言说“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谢谢大家!

请问常言说“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文章插图
操作方法 01
七情六欲这种说法最早都来自儒家 , 七情在《礼记》中的解释指的是:喜 , 怒 , 哀 , 惧 , 爱 , 恶 , 欲 。六欲出自《吕氏春秋》最初是指生 , 死 , 耳 , 目 , 口 , 鼻 , 产生的欲望 , 后来更加详细的说法是见欲 , 听欲 , 香欲 , 味欲 , 触欲 , 意欲(最后这一点是思想上的欲望) 。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 , 为了更好传播 , 把很多传统文化 , 加上自己的教义和佛教的理解 , 进行了一定的改变 , 佛教的七情是指 , 喜 , 怒 , 忧 , 惧 , 爱 , 憎 , 欲 , 在佛教中六欲则是指色欲 , 形貌欲 , 威仪姿态欲 , 言语声音欲 , 细滑欲 , 人想欲 。
七情六欲都是源自于人最本能产生的情绪 , 七情是最为基础的情感差别不大 , 但是六欲我还是觉得《吕氏春秋》的解释最为贴切 , 欲望也被是为人类原始的本能 , 佛教的六欲的解释是基于宗教教义 , 《吕氏春秋》对六欲的解释则是基于人原始的欲望 。
【请问常言说“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02
七情六欲 , 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说法 , 几乎所有人都非常熟悉 。那么 , 这文化是从哪里哪来的 , 什么叫七情 , 什么又叫六欲?
所谓七情 , 说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 这个说法来自佛教 。六欲 , 最初来自《吕氏春秋》 , 当时没有说明白到底六欲是哪几个 , 后来人给总结成了“生、死、耳、目、口、鼻” , 用来指代人的各种欲望 。
实际上 , 《礼记 礼运大同篇》里面是最早提到七情的 , 但是中国古人只是说到了四个 , 即“喜、怒、哀、乐” , 这是我们最常听说的版本 , 而后面几种是因为前面这四种情绪而来的 , 有时是得不到而痛苦 , 有时是得到了而欢喜 , 有时是失去了而哀伤 , 总之都围绕最初的四种情绪诞生 。
七情六欲 , 用来说人性最合适不过 , 人心本就复杂 , 人性更是不可深究 , 大概这就是古人的看法吧 。
03
所谓“七情六欲” , 我国中医学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与生俱来的情志称为“七情” 。
而六欲则出自《吕氏春秋》 , 最初是指:“生 , 死 , 耳 , 目 , 口 , 鼻”所产生的欲望 , 后来更加详细的说法是: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 , 人有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对我们行为表现影响很大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 , 而我们的感情也都是与世俱来的 。所以 , 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无不与我们的“七情六欲”息息相关 。
现在我简单地解释一下所谓的“七情”对人的影响:
“七情” , 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产生的七种情绪 , 也是我们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 。比如 , 遇到了高兴的事情 , 就会快乐、会喜欢;而遇到了糟糕的事情 , 就会生气、忧伤或愤怒 。但是 , 有俗话说“怒伤肝” , “喜伤心” , 也就是情绪过激会伤害脏腑 。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 这就是中医学上的“内伤七情” 。
所以 , “七情”与体内的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 , 各种情绪过激对身体的伤害分别分:“怒伤肝” , “喜伤心” , “思伤脾” , “悲忧伤肺” , “恐惊伤肾”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