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 二 )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体验劳动的社会价值 。结合实际推进职业体验,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
高校应结合产业和劳动新业态,适应山东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紧密协同 。注重挖掘山东农耕文化传统、近海渔业作业传统等劳动教育资源 。
(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总工会、团省委,各市县级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市县级政府负责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
六、加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组织教育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参加劳动,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弘扬优良家风 。
加强家校协同,中小学校针对学生成长规律布置洗碗、洗衣、叠被、扫地、整理房间、倒垃圾、做饭、照顾老人等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务劳动 。分年级建立家庭劳动清单,帮助学生每年学会1至2项家庭生活技能并逐步养成劳动习惯 。
(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妇联;完成时限:2022年12月)
七、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建立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制度,学校每学年组织1次,以展示促提高 。
建立劳动竞赛制度,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树立劳动典型 。
在高中和大学开展志愿者星级认证 。
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分学段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实践情况全面真实客观记入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
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或参考 。改革考试命题,加强试题与社会实践和学生劳动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劳动价值观念和劳动实践能力的考查 。
(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总工会;完成时限:2022年12月)
八、多渠道建设劳动实践教育场所
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通过自建、共建和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等方式,加快劳动实践教育场所建设 。以县(市、区)为主,政府统筹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各学校都应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 。农村地区安排相应的田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
对劳动实践基地,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服务,加强考核管理,形成良性长效机制 。现有综合实践基地、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劳动实践场所等要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 。研究修订学校建设标准,加强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逐步建好配齐学校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建立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
(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总工会;完成时限:2022年12月)
九、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
专兼职结合配备劳动教育教师 。根据劳动教育需要,为中小学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 。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教师专项培训 。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申请设置劳动教育相关专业 。
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劳动教育课教师申报齐鲁名师,参加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评选,把开展和参与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评价 。注重宣传优秀劳动教育课教师 。加强劳动教育教研员队伍建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