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可以吃些什么来改善睡眠质量?

失眠,指的是一个人对睡觉的时间和睡觉的质量不满意而且会影响到白天的生活工作等社会行动的一种主观体验 。
失眠,轻的比较难以入睡、时睡时醒、醒后又难以再入睡的就算失眠;
失眠,重的,可以整夜难眠,严重影响白天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精神状态 。
如果长期失眠,则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其他疾病 。
就像你这七八年的失眠,就得好好看看你失眠的真正原因,从而去整体调理了 。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如果从西医的角度去治疗失眠,就有像镇定催眠类如安定片,,精神病类安眠药物等,当然也有调节大脑活动水平的激素如褪黑素,这些效果来的很快,但有不良反应 。主要是精神运动型损伤,记忆力障碍,如果不服药则或出现反跳性失眠等 。
在中医领域,失眠被称为“不寐”症 。
早在《内经》时期,就有关于失眠的发病原因的记载——
《灵枢经》里认为:“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阴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
在这里,寤就是醒,意思是在夜间,就该阴气盛而睡觉,不应该阴气尽而阳气盛,那就会发生睡不着、失眠的症状 。
在《黄帝内经·难经》里还有这样的记载:“卧之安者,神藏于心,魂归于肝,志归于肾,五脏涵养五神...神机不安亦可生本病 。”
《难经》里的这句话,指出了如果脏腑功能紊乱或失调,在夜间则五神不能安居它们应该藏的地方,所以导致了失眠 。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中梓对于失眠疾病原因的解释,认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 。大端虽五,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
你看,早在明代人们就对失眠的发病原因有了如此系统而详细的认知和调理方法 。
总之,中医发展到今天,对于失眠病因病机的认知,认为失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结果,针对这么多致病因素,这就要求在看待失眠的时候,首先要辩清虚实——虚的常以阴虚不足、虚火妄动为主,通常表现为虚火扰神,虚症的临床特点是身体羸瘦、面色惨淡无华、少气懒言、神疲气短、心悸、健忘等 。
而失眠的实证,多因火热炽盛,邪热上扰神明为主,临床症状主要以心烦而不得卧、易怒、咽干口苦、便秘、小便黄赤等 。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且大多因为心神失养、心中悸动不安、神不守舍而导致的不寐(失眠),且与肝胆、脾胃、肺肾的关系密切 。
总之,中医认为失眠是五脏功能失调、心神失养、阴阳失调等引发的 。
那中医对时间如何辩证论治呢?
失眠,用什么方法改善最快?中医对于失眠(不寐)的认知和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综合中医各代各派医家对于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大致可以把失眠分为这些类型——营卫失和,阳不入阴;五神不安于五脏;脏腑功能失调 。下面就分别介绍下对于这三种情况如何去治疗——
营卫失和,阳不入阴:
“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国家首批国医大师颜德馨认为失眠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失和导致的,而气属阳,血属阴,阴阳失和也可理解为气虚失调,从这个认知可以将失眠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去论治,并认为实证主要以疏肝解郁、调气活血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火化型失眠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痰热型失眠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而虚症失眠主要以疏肝健脾、调养气血为主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