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考古揭秘良渚人 良渚古城发现的什么骨骼数量最多

良渚古城发现过哪些遗骨?“民以食为天” 。古良渚国在5000年前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这个文明的基础就是发达的稻作农业 。但是,“良渚人”不只是吃米饭,他们的餐桌上也少不了美味的肉类 。今天,边肖将谈谈在良渚古城发现了什么骨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动物考古揭秘良渚人 良渚古城发现的什么骨骼数量最多

文章插图
良渚古城发现过哪些遗骨?“民以食为天” 。古良渚国在5000年前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这个文明的基础就是发达的稻作农业 。但是,“良渚人”不只是吃米饭,他们的餐桌上也少不了美味的肉类 。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考古平台上,作为一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良渚动物世界”展览正在举行 。在这里,观众可以了解到5000年前良渚人喜欢吃什么肉 。
“良渚人最应该吃猪肉,其次是鹿肉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动物考古专家宋舒说,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中,猪骨约占80%,鹿骨约占10% 。
展览现场展出了十余件良渚时期的猪、梅花鹿、水牛、麋鹿等动物骨骼遗骸 。都是钟家岗遗址出土的 。钟家岗就是展厅外的那条小河,看起来不起眼,但在宋叔眼里,却是良渚文化动物考古的“富矿” 。
“南方地区湿热,很多地方呈酸性,有腐蚀性 。因此,动物的骨头很难保存 。”宋舒说,环太湖地区已发现良渚文化遗址近千处,但出土动物遗骸的遗址只有30余处 。钟家岗是良渚古城中唯一保存有动物遗骸的遗址 。
钟家岗之所以能保存动物遗骸,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祖先在水泽建造良渚古城,桩间残存的水面逐渐形成河道,这就是中加港的形成 。后来,祖先们直接把生活垃圾倒进河里,动物的骨头沉入水底,在富水无氧的环境中保存下来 。
2015年至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钟家岗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 。宋舒等人对2016年清理出的遗骸进行了更细致的淘洗,发现了12万多具动物骨骼遗骸,鉴定出40多种动物 。
在这些动物骨骼中,猪骨和鹿骨最为丰富 。宋舒说,在猪的下颌骨上观察到了牙列扭曲的现象 。这是因为猪被人类饲养后,下颌退化变短,牙齿变“歪” 。同时,她还观察到一些猪患有“线性釉质发育不全”,这是哺乳动物在生长期受到生理压力造成的,也与人类的干预密切相关 。
【动物考古揭秘良渚人 良渚古城发现的什么骨骼数量最多】“综合各种因素,可以判断良渚人当时已经在饲养家猪了 。”宋叔说 。家猪一岁半的时候,肉量和体型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人在这个时候杀猪是最经济的,而出土的猪骨显示良渚遗址的猪会活到1-2岁 。
除了家猪,良渚古城只出土了一种家畜——狗的骨头 。野生动物中,鹿的骨骼最多,已发现麋鹿、水鹿、梅花鹿、狍子、麂等5个鹿种的骨骼 。“良渚人”不仅吃鹿肉,还喜欢鹿角和鹿骨 。鹿骨粗直易切,骨制品如成骨锥、骨簪稍加打磨即可加工 。
出土的鹿角中,有的在春天自然脱落,末端连有角环;有些是猎人杀死鹿后从头部切下的鹿角,上面有额骨的碎片 。鹿角可以做装饰,尖的部分也可以做骨锥 。
打猎,屠宰,吃...所有这些人类的行为都会在动物的骨骼上留下不同的痕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53个物种和属的动物遗骸,涉及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动物考古学家从动物遗骸的解剖形态、死亡年代、性别构成、病理现象、骨骼痕迹等角度,对良渚时期动物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了良渚时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水产养殖文化——先民一方面饲养牲畜,另一方面通过狩猎和捕鱼获取野生肉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