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咏雪缘何爱天山 古诗三首望天山

【/h/】三首古诗看天山?作者:赵柒斤总是盼望着寒冷的冬天下一场大雪 , 久久地在雪中欣赏北京的美景 , 所以他从古诗中寻找雪的痕迹 。他想起隋代诗人陆思道的“天山外雪刚落” , 唐朝诗人李白的“天山五月雪 , 无花而寒” , 忽然觉得在古代文人的心中 , 巍峨的天山本来就与雪息息相关 , 天山就是雪的故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

诗人咏雪缘何爱天山 古诗三首望天山

文章插图
三首古诗看天山作者:赵柒斤
冬天的时候 , 我总是盼着下大雪 , 在雪地里欣赏北京的美景 。期待了很久 , 从古诗词中寻找雪的痕迹 。想起隋朝初年“天山外雪落”的诗句 , 想起唐代诗人李白“天山五月雪 , 没有花只有冷”的诗句 , 就觉得在古代文人的心中 , 巍峨的天山本来就与雪息息相关 , 天山是雪的故乡 。
为什么“天山”会作为冬天“雪”的来源和固定的意象进入文人的词汇?作为世界七大山系之一 , 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地带性山系 , 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山系 , 也是全球干旱区最大的山系 , 在中国新疆绵延约1760公里 。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Xi·山景》中说:“向西220里 , 称为三险之山;再往西190里 , 岳上骊山;向西三百五十里 , 名曰天山 。”因常年积雪 , 又称“白山”、“雪山”、“阴山” , “雪”的由来可能由此而来 。而文学中的“天山雪”更多的是被赋予了正直、忠诚、不屈的精神 , 它源于汉代苏武的故事 。《汉书·苏武传》中有一段习语 , 描述汉武帝在位元年(公元前100年) , 被派往匈奴当中郎将的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 , 拒不投降 。每天下雪的时候 , 苏武以雪填饥 , 毡毛 , 几天不死 。匈奴人觉得很神奇 , 就把他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个荒凉的地方放羊 , 过了19年才整节归汉 。苏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通过班固的《汉书》传播开来 ,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 , 《雪》成就了苏武的民族气节 。汉武帝宣帝二年(公元前60年) , 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良田屯田 , 要道通邮”来自中原的汉人在天山南北展开了大规模的垦荒运动 。唐朝时 , 伊州(今新疆哈密)和西州(今吐鲁番盆地)以北的山区称为天山 , 又称白山、哲罗满山 , 并设六州 , 由数十万将士镇守边疆 。《天山雪》和戍边将士成为引发文人实现社会盛世、精神驰骋的媒介 , 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
唐代边塞诗人的《白雪歌》中有一句“夜来如春风 , 吹开万梨花” , 被誉为描写雪的最佳金诗 。“北风卷着白草 , 吹碎了它们 , 八月雪划过鞑靼的天空 。就像春天的大风 , 在夜里吹来 , 吹开了万株梨树的花瓣...我们看着他穿过轮塔门往东走 , 进入天顶路的雪堆里 。然后他消失在山口的转弯处 , 在雪地上空离开马线 。”向世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天山雪景 ,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下了一夜 , 创造了天地万树千花的繁华与壮丽 。岑参接着写了一首七言古诗《天山雪歌送小智进京》:“天山雪云常不开 , 有千峰万山雪盖 。夜里北风卷过红馆 , 天山一夜雪更厚...我是在天山下雪的时候送你去京城的 。为什么在雪地里给你送别?只有绿色的松枝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 。前四句大致描述了天山雪景的壮观 , 从高空雪云到半空雪岭 。最后四首诗是关于珍惜友谊 , 依依不舍 。全诗冰冷却充满血性 , 没有怨天尤人 , 带着保家卫国的情怀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英雄般的激情 , 纵情歌唱天山雪 , 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极其壮美浪漫的天山雪景 , 激发了人们热爱祖国边疆壮丽山河的深厚感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