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上课做小动作怎么克服 孩子上课爱搞小动作怎么教育


小孩子上课做小动作怎么克服 孩子上课爱搞小动作怎么教育

文章插图

1、首先是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引起的小动作 。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坚持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 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同样如此,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 一个七岁左右的孩子专注一件事情可能也就在15分钟左右, 也就是说15分钟走一次神是很正常的 。 但是, 目前, 小学普遍的一堂课的时间仍然是40或45分钟 。 所以, 先理解一下孩子吧, 这实在是有些超过他们的生理极限了 。 对此, 有些小学低年级老师的做法就非常好, 上课到20分钟的时候, 就让孩子们从座位上站起来, 活动三五分钟, 再坐下 。 或者讲课10分钟, 让孩子们做练习5分钟, 把学习按照不同的方式分段, 更容易让孩子集中精神, 少做小动作, 这些方法其实也是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可借鉴的思路 。
2、其次是因兴趣缺乏导致的小动作 。 课堂小动作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和“兴趣”相关, 自己喜欢做的和愿意做的事情会坚持很长时间, 不喜欢的坚持一会儿就很累, 就不能集中精力了, 就会忍不住干点别的 。 比如, 你若是在听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报告, 也许你同样会在下面玩手机、发短信, 甚至无聊地在纸上画来画去 。 相反, 若是自己觉得非常有意思的内容, 你一定会坐直了身子, 眼睛紧盯着讲台, 侧耳倾听 。 其实, 孩子在课堂上的反应和我们也是一样 。 因此, 这又回到了我们以前曾讨论过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问题 。 “兴趣”二字虽然是个老话题, 可它却是孩子学习中最重要的基础 。 建议家长多看看我们书中有关学习兴趣培养的部分 。
3、课堂小动作的孩子还有另外一种类型, 这类孩子最让家长不可理解, 那就是上课小动作不断, 不好好听讲, 可是每回考试, 成绩并不差,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有些孩子, 他思维的过程常常会伴随着“动”, 如果不动, 他的思维好像也就停止了 。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曾把孩子的思维发展分为运动思维阶段形象思维阶段逻辑思维阶段 。 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 不过运动思维阶段是孩子思维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在“动”中发展思维就很重要 。 也就是说, 对有些孩子来说, 小动作并不影响他的听讲, 老师的讲课他照样掌握 。
4、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克制自己不做小动作呢 。 在郑渊洁的童话《皮皮鲁》中, 有一个隐身的小人藏在孩子的耳朵里, 当孩子想做小动作的时候, 他就能提醒孩子该多好 。 这个思路我们却可借鉴 。 家长可以把孩子喜欢的偶像或动漫人物等各种形象贴画贴在孩子的书上、书包上、尺子上、文具盒上, 跟他说:“上课小动作会影响同学听课、老师讲课, 我知道你不愿意影响别人, 现在, 这些形象贴要跟你有个约定, 上课时当你一看到它们, 就表示它们在告诉你注意了, 不要做小动作 。 ”
【小孩子上课做小动作怎么克服 孩子上课爱搞小动作怎么教育】5、这样做其实是在调动孩子自己意志的能力来约束自己摆脱小动作, 当孩子不能做到主动自我约束的时候, 一些标志性的提醒是非常不错的办法, 就像高速公路上不断出现的“不要超速, 不疲劳驾驶, 不要酒后驾车”的警示路标一样, 用孩子喜爱的方式去提醒他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