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白牡丹花语 白牡丹花语象征与寓意

牡丹为我国传统名卉,栽培历史已逾1500年 。但,最初却作为药用植物见载于《神农本草经》,说她“一名鹿韭,一名鼠姑 。生山谷 。味辛寒 。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 。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牍数十枚,其中亦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 。
【多肉白牡丹花语 白牡丹花语象征与寓意】在秦汉之前,牡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芍药混为一谈,秦汉时,才从芍药中分出,称为木芍药 。约从南北朝开始,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不过,日本学者久保辉幸经考证认为:唐代以前的中药典籍所记载的牡丹很可能为紫金牛科的紫金牛之类的种 。

多肉白牡丹花语 白牡丹花语象征与寓意

文章插图
白牡丹花语象征与寓意(多肉白牡丹花语)
到隋唐时期,牡丹种植逐渐兴盛 。唐高宗曾召聚群臣设宴,赏双头牡丹(时人称之为“宴赏”),当时还出现了“重台牡丹”“千叶牡丹”等珍品 。自唐以来,文人雅士亦喜于牡丹开时,列筵聚赏,席间歌舞管弦,吟诗作赋 。唐文宗认定中书舍人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诗句为京城牡丹诗第一 。从此,牡丹有“国色天香”之美誉,身价扶摇直上 。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
时节动京城”的诗句亦反映了当时长安人赏牡丹的痴狂 。
至北宋,牡丹始有“花王”之称,培植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洛阳牡丹为“天下之冠”,以致那时洛人独称牡丹为“花”,而决不会与他花混淆,发生误解 。北宋文学家李格非(李清照之父)《洛阳名园记》曰:“洛中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王’ 。凡园皆植牡丹,而独名此曰‘花园子’,盖无他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洛阳牡丹,风头一时无两 。如今,洛阳每年谷雨前后都要举办“洛阳牡丹花会”,届时,“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花海人潮,盛况空前 。
北宋末年之后,成都、陈州(今河南淮阳)、天彭(今四川彭州市)、杭州、亳州(今安徽亳县)、曹州(今山东菏泽)等地区,陆续成为牡丹兴盛之地 。甘肃临夏、临洮、兰州一带,则形成当地特有的紫斑牡丹种类 。清朝时催花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隆冬时即有牡丹花 。现全国各地广泛栽培牡丹 。在南京,古林公园、高淳千亩牡丹园,还有直接从洛阳移栽牡丹的长江观音景区,皆为赏牡丹之佳境 。
牡丹别名富贵花、木芍药、洛阳花等 。因名品价值千金,所谓“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故又有别名百两金 。为毛茛科落叶灌木 。高1~2米 。叶片宽大,互生,2回3出羽状复叶 。4~5月开花 。花单生于枝顶,硕大,芳香 。花有单瓣、重瓣,有白、黄、粉、红、紫、绿等色,亦不乏异色、变色品种,如娇容三变,初开微绿,盛开转粉紫,开久大白,奇异隽妙 。
牡丹品种逾千 。按花型可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葵花型、玫瑰型、绣球型等 。园艺品种丰富 。老品种有姚黄、魏紫、豆绿、胡红、赵粉、墨魁、烟笼紫、蓝田玉等 。尤以“花王”姚黄和“花后”魏紫最为著名,惜大半已断种 。新品种有醉玉、香月、粉中冠、紫蓝魁、仙鹤卧雪、蓝海碧波等,亦各具魅力 。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王维《辛夷坞》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刘禹锡《赏牡丹》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