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胶翡翠的鉴别方法 注胶翡翠怎么辨别


注胶翡翠的鉴别方法 注胶翡翠怎么辨别

文章插图

1、表面特征 。 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由于充填物与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在原生的裂隙处呈较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誓沟渠” 。 较大的“沟渠”中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 。 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无上述现象,须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测定 。
2、荧光性 。 无或弱至强的紫外荧光,荧光分布均匀或呈斑杂状 。 早期“B货”翡翠绝大多数有荧光 。 短波:弱,黄绿或蓝绿(蓝白);长波:中至强,黄绿或蓝白色 。 但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通常荧光强度较弱或无荧光 。
3、色泽 。 真品翠色浓艳纯正 。 而有些伪品是用白玉、蛇纹石、澳洲玉、韩国玉、云石甚至杂石,经脱色后,灌入高硬塑料浆并作加色处理,或浸入绿色液体制成“加色翡翠”,在强光下观察,可见绿色纹路,杂乱而细小;有的虽不显纹路,但浑浊不清,光泽差,其重量比真品轻 。
4、结构 。 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 。 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 。 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
5、光泽 。 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 。 加人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
6、密度、折射率 。 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多数密度、折射率略低 。 密度为3.00~3.43g/cm,折射率为1.65左右(点测) 。 但是由于翡翠的矿物组成复杂,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为参考数据,通常不能作为判定翡翠是否经过充填的依据 。
7、放大检查放 。 放大检查放大检查是鉴定这种处理翡翠的有效方法 。 分为表面观察和内部观察 。 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表面,通常可见到三种情况:
(1)表面明显可见分布较均匀的“蛛网”状或“沟渠”状裂纹 。 这是确定无疑的漂白充填翡翠 。 但要注意与抛光不良造成麻点状表面相区分 。 漂白充填处理翡翠裂隙边缘较为圆滑,“翠性”不明显;而抛光不良所形成的麻点状凹坑多呈三角形,边缘较尖锐,分布不均匀,多出现于颗粒粗大处,“翠性”明显 。
(2)表面抛光较好,但局部可见细小裂纹相对集中 。 这是因为翡翠经漂白充填处理后又经过较为细致认真的再抛光,使得表面较光滑,局部细小裂纹是被破坏的翡翠颗粒间的极细小缝隙未被完全充填的表现 。
(3)表面极为光滑,细小的裂纹很少,但在表面出现很多类似“翠性”反光的亮点 。 亮点往往是在较粗大颗粒的表面或内部重叠分布,而不似解理面的片状闪光 。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许多小亮点为小的气泡,这是由于在充填处理时未能把缝隙里面的空气全部抽空而保留下来的气泡 。
8、敲击反应 。 经过漂白充填后的翡翠,其结构被破坏,矿物颗粒间被胶质充填 。 因此轻轻敲击后发出沉闷的声音,与天然翡翠清脆之声有明显的区别(此法主要适于翡翠手镯的鉴别) 。
【注胶翡翠的鉴别方法 注胶翡翠怎么辨别】9、热反应 。 “B货”翡翠加热200~300℃后胶质发生碳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