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概括

又到毕业季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人,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 。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压力也在增大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否稳得住?当前就业压力如何破?各项政策措施如何助力毕业生就业?还存在哪些难点?
采访人员近期采访了来自15所高校的52名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调查 。15所高校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建、湖北、河南、山西等地;52名毕业生包括2名博士、24名硕士和26名本科生,专业涵盖文科、理科和工科 。
眼下,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始陆续离校 。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引人关注:一是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历年来最多,达1076万人;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就业方式和岗位需求,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直接影响 。
大学生就业难在提高就业率,更难在满意度 。“工作一般都能找到,难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是采访人员采访的50多名毕业生的共同感受 。截至采访人员发稿,这52名毕业生中有30人已落实就业,12人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有6人没有确定最终岗位,还有3人准备继续复习考研,1人已联系好出国留学 。

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概括

文章插图
受疫情影响,有些实习也改为线上 。北京理工大学的黄博川被安排到一个县实习3个月 。她说,“因为疫情原因没法去当地,在线上实习,主要是帮忙处理一些电子文件等 。这样的实习与实地工作有很大不同” 。
疫情造成的出行不便,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困难 。天津师范大学周妮告诉采访人员,她有同学收到几个天津当地公司的通知,但要求应聘者参加线下笔试和面试 。这位同学因为疫情滞留在山东老家,就无法参加这些招聘考试 。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生车路在一家企业进行入职前实习,但因为学校疫情管控,进出不便,只好在企业附近租房住 。她说,“房租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疫情反复导致许多招聘考试时间推迟,尤其是公务员考试,让应届毕业生更加感觉就业难 。首都经贸大学硕士毕业生孙嘉旋参加了几个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有的进入了面试名单,但迟迟没有组织面试,让她心里没底 。进入7月份,各地陆续明确公务员招录考试时间,这份焦虑才有所缓解 。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李畅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疫情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意愿》 。她通过校园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72.25%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对就业选择产生了影响(64.16%认为有一定影响,8.09%认为影响很大),仅有不到三成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影响 。在认为产生影响的大学生中,80.8%的人更加注重工作稳定性,68%的同学对就业形势产生担忧,但也有22.4%的大学生相信经过疫情,社会更加需要人才,大学生会更有优势 。”
李畅说,“这展现了大学生对就业选择认真深入的思考,并一直保有自信” 。在调研采访中,采访人员时常感受到这些年轻人的信心和担当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齐礼磊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的,国家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光明前景是我们就业最大的信心 。有困难,迎着走,才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 。”
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概括

文章插图
网络无边界 。每到就业季,许多毕业生会到各个高校网站浏览就业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就业信息不全的欠缺 。高天说,不同高校就业信息网发布的信息各有侧重 。但他发现,有些高校就业信息网只对本校学生开放,就业信息不出“校门”,不允许外校学生共享 。他说,就业信息不存在直接竞争,高校之间的信息如果能共享,会更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