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你有没有想过,在没有手机和春晚的古时候,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说起过年,就想起香喷喷的饺子 。但也许你不曾想到,现在我们吃的饺子年头儿也是相当“古老”了,饺子发明的时代远早于唐代,不信你看,东汉庖厨陶俑面前的菜案上就赫然放着一个饺子!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有趣不有趣?那么,古人过年还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呢?
首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置办年货都少不了买买买!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从清代丁观鹏的《太平春市图》中即可想象当时置办年货的热闹场景 。清朝《京都风俗志》里记载,“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如桌几笔墨 。人丛作书,则卖春联者 。五色新鲜,千张炫目,则卖画幅者 。以及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 。……买麻秸、栢枝、米面、菜蔬,果品、酒肉,鸡鱼,凡食用之物,置办一新,以预过年……”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清代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局部)
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
除夕有守岁的风俗,苏轼《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清代 《福贵岁朝图》
《红楼梦》中也有关于除夕的记载:“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在除夕,桃符是必不可少的 。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陆游也在诗里写道:“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当然,门神也是不能少,钟馗也要来一个!明代以前,悬挂钟馗像是年节时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用以驱鬼辟邪,至明清之交此风俗才渐渐移向端午,所以下面这幅“岁朝佳兆图”可以看作是一幅祈祥祝福的宫廷年画 。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明代 朱见深《岁朝佳兆图》
图中画钟馗,犀利的目光紧盯着飞来的蝙蝠,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头;小鬼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寓意“百事如意” 。
一切准备就绪,那么,腊月里就开始“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古人过年都吃些啥呢?
初一凡上官爱崔半城小说 初一凡

文章插图
《荆楚岁时记》记载,在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那天,“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 。进敷于散,脚却鬼丸 。各进一鸡子 。”而且“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