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达摩·悉达多与佛陀之间是什么关系?佛教的来源?( 二 )


乔达摩·悉达多与佛陀之间是什么关系?佛教的来源?

文章插图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悉达多醒了过来,开始思考诸多问题 。他再也无法快乐起来,除非他能为生存的谜团找到答案 。他决定远离自己深爱的人,去寻找答案 。他悄悄走进妻子雅苏达拉和儿子休息的房间和他们告别,随后叫醒忠实的车夫查纳,让他跟自己一起走 。
就这样,两个男人一起走进了漆黑的夜幕中 。一个是为了寻求灵魂的安宁,另一个则是为了效忠自己挚爱的主人 。
悉达多在印度流浪了多年,期间当地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变革 。他们的祖先——印度土著人被好战的雅利安人征服,从那以后,雅利安人就成为成千上万温顺矮小的棕色人种的统治者和主人 。为了坐稳统治者的宝座,他们将人口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将一套严厉而刻板的“种姓”制度逐渐强加到当地人身上 。印欧征服者的后裔属于最高“种姓”,即武士和贵族阶层;其次是祭司阶层;再往下是农民和商人阶层 。而原先的土著居民则被划分为贱民——一个不受重视、命运悲惨的奴隶阶层 。一旦被划为贱民,就永无翻身之日 。
雅利安人甚至将人们的宗教信仰也进行了划分 。在古印欧人几千年的流浪生涯中,他们经历过许多奇特的冒险 。这些故事都被收录在一本叫作《吠陀经》的书里 。这本书由梵文写成,梵文与欧洲大陆的希腊语、拉丁语、俄语、德语及其他几十种语言都有着紧密联系 。但只有三个高等种姓的人才能阅读这本书,最低种姓的贱民则无权了解它的内容 。如果哪个贵族或僧侣教授贱民学习圣书,他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因此,大部分印度人都生活在悲惨之中 。既然他们在现世获得的快乐少得可怜,就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摆脱痛苦 。他们想通过对来世的幻想来获得些许慰藉 。
乔达摩·悉达多与佛陀之间是什么关系?佛教的来源?

文章插图
婆罗吸摩是印度神话里万物的缔造者,被印度人民视为掌管生死的至高统治者 。印度人民对他无比崇拜,视他为完美的化身 。许多人都想像婆罗吸摩一样,将摒除对财富和权力的杂念视为生存的崇高目标 。在他们看来,圣洁的思想比圣洁的举止更为重要 。因此,许多人走入荒漠,靠树叶为食,饱受肉体上的饥饿,却把婆罗吸摩的光辉、智慧、善良和仁慈当作他们的精神食粮 。
通过观察那些孤独的流浪者,悉达多发现他们都会到远离城市与乡村的地方去寻找真理,他也决定和他们一样 。于是他剪短了头发,摘下身上的珠宝,还写了一封诀别信,让忠诚的查纳送回家 。在没有任何随从的陪同下,这位年轻的王子向着荒漠进发了 。
很快,他圣洁的言行就在山区中传播开来 。5名青年前去拜访他,希望能够聆听他睿智的训导 。他答应如果年轻人能够跟随他,他就会收他们为徒 。他们同意了,悉达多便将他们带进了山区 。在温迪亚山脉孤独的山峰间,他花了6年时间把所有他知道的东西都传授给徒弟们 。然而,在这段研习经历的最后阶段,他发现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 。
他虽远离尘世,却仍然受到外界的干扰 。于是,悉达多让学生离开他,他坐在一棵老树的树根上,整整禁食了49个昼夜 。终于,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在第50天的黄昏降临时,婆罗吸摩向他忠实的仆人显露了自己的真身 。从那一刻起,世人便把悉达多称为佛陀,意即“开明者”,相信他会把人们从注定死亡的不幸中解救出来 。
在恒河河谷里,佛陀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45年 。他始终教导人们要以谦恭温顺的态度对待他人 。公元前488年,在度过完满的一生后,佛陀去世了 。而那时,他受到百万人民的爱戴 。他并没有在某个单一阶层中传播教义,甚至是最低等的贱民也能称自己是佛陀的信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