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军竟然是义和团时期慈禧唯一的“依仗”?


甘军竟然是义和团时期慈禧唯一的“依仗”?

文章插图
晚清政局风云诡谲 , 动荡不稳 。甘肃有这么一只军队 , 以“甘肃”为名 , 号称“甘军” , 这只军队配合左宗棠平定了清末阿古柏之乱 , 收复了新疆;驻守新疆19年 , 御敌戍边 , 兴修水利 , 开垦屯田 , 整修道路 , 政绩卓著 , 赢得朝野赞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 甘军奉旨率入卫京师;义和团时期 , 更是让慈禧太后朝会上更是拍着龙椅大叫“若团民不可依仗 , 我独恃董福祥!” , 而董福祥就是甘军的首领 。
甘军竟然是义和团时期慈禧唯一的“依仗”?

文章插图
渐具雏形——出生草莽的甘肃西北健儿
说起甘军 , 就不得不提董福祥 , 董福祥 , 1840年1月8日-1908年2月9日 , 字星五 , 今天甘肃庆阳环县(当时属宁夏固原)人 , 清末著名将领 , 官至太子少保、甘肃提督、随扈大臣 , 赐号阿尔杭阿巴图鲁 。
董福祥的家庭是一个资深且势大的哥老会成员 , 董福祥从小就呈现出适合乱世生存的性格特征:好勇斗狠 , 但是有任侠好义 , 为人很有谋略 。在清末的乱世风云里 , 他逐渐壮大自身势力 , 逐渐拉起了一只万余人的队伍 , 装备着那个时代中国军阀中较为先进的武装 , “甘军”这只由西北健儿组成的军队渐具雏形 。
登上历史舞台——被左宗棠收编组成“甘军”
1865年春﹐中亚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 , 入侵新疆 。对此 , 当时的清政府分为两派 , 一派以李鸿章为首 , 主张绥靖政策 , 缓缓图之;另一派则以左宗棠为首 , 主张武力收复新疆 , 维护国家统一 , 后来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 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采纳同意了左宗棠的意见 , 决定武力收复新疆 。
1867年(同治六年) , 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 , 收编董福祥的军队 , 将其所部民军改编为甘军 , 后来将招降的马占鳌、马福祥等回民编入甘军 。后添募四营 , 增足二十营 , 驻山陕一带 。又再募十营 , 以厚兵力 , 兼为策应之师 。至此 , 甘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
甘军竟然是义和团时期慈禧唯一的“依仗”?

文章插图
“我独恃董福祥!”——甘军在义和团时期的辉煌与落幕
20世纪初 , 当时京津一带爆发了规模很大的义和团运动 , 清军中一些将领和义和团的关系很密切 , 董福祥就是其中之一 。
1900年 , 庚子事变爆发 , 慈禧太后召董福祥入京 。6月11日 , 董部奉命开入永定门 , 处死了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 。事后 , 载漪称董福祥是了不起的好汉 。
6月20日 , 没有大炮只有土炮的董福祥部围攻东交民巷的使馆区 , 而按下自己有德式装备的武卫中军 。自6月20日至6月23日一连四天每日发炮三百多发 , 但无法对使馆区造成大损害 。6月28日 , 甘军又恢复攻击 , 其后打打停停五十余日直至8月14日 , 始终未能攻下使馆区 。
8月14日 , 八国联军自通州攻打北京 , 董福祥率军抵抗 , 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 , 击伤其将军 。慈禧太后发出了““若团民不可依仗 , 我独恃董福祥”!的豪言壮语 , 又是赏“紫禁城骑马” , 又是赏“紫嗉貂褂” , 借以笼络董福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