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和风俗100字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100字 春节的来历

文章插图
1、春节的来历: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
“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
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定出一年之岁首 。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的“立春”,当天象“斗柄指寅”时,万物苏萌,天下皆春 。所以有了春节 。
2、春节的文化和习俗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 。
民间祭灶,源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
扫尘
新年前夕“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人们十分注重除夕的“团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回来过新年 。
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 。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 。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
扩展资料
春节期间的特色活动:
1、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46]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
2、年二八
年二八洗邋遢,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迎接新年 。
3、除夕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 。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 。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 。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100字 春节的来历】(今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