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内容

文章插图
1858年,英法联军由南至北越过了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从天津大沽口登陆 。天津,这座接近北京朝廷的港湾重地竞无兵御守,那些农业帝国浇筑的海岸炮台成为了虚伪掩目的摆设 。
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滨海新区)炮台
渤海的东风依旧冲袭着天津城的石岸,却因为帝国主义的涉足而充杂着蛮夷魔掌的恶臭气息 。狡黠诡诈的灵魂驱动着西方人缀满殖民血迹的肢体活动,他们大步流星(成语,形容步子跨得大)地走来,丝毫不留情面地与向来以儒法治国的礼仪之邦交涉 。中西两方就在冀北大地上僵硬地斡旋,直至我们无力抵抗西方野心的巨大缓冲而落败 。
我们不得已、更百般不情愿地承认由对外方世界的陌生无知而遭致的这次失败 。天津无奈成为了清王朝的替罪羊,条约中那一个个椎心沥血(成语,指捶着胸脯,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像眼中要充血一样,形容极度悲痛)的字眼让这座通港海城成为了屈辱招灾的代名词 。
就是那一天,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和花沙纳与英法美俄四国缔结了《天津条约》 。这次条约签订所带来的不堪足以证明以林则徐、叶名琛为代表的剿夷派的基本失败,他们所提的抗夷战略及其方法化为了落入镜中花的无用泡影,处于新旧时代交织碰撞格局中的他们也做出了毁誉参半的无偿牺牲 。
下面是《天津条约》中的主要内容:第一,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将东部沿海的各个通商处连点成线,准备串联起西方对中国市场扩大开放空间的美妙幻想 。
第二,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商埠口岸可以自由往来通行,最得势力的当属英国,它将长江以南的广大疆域毫无羞耻地纳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法国范围则主要盘踞和活跃在广西云南一带,俄国把占据势力的重点放在中国北疆,美国力量则游弋在台湾海峡周围 。
第三,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和传教,这已将资本帝国主义的邪恶爪牙伸向我国大陆的和平境地,再将西方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渗透到内地城镇的毛细血管中 。西方人在中华土地上的举动没有了法律拘束和自我限制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他们的灵魂、躯体、毛发与骨血都与中华文化命脉贴触得更为紧密 。
第四,四国共要求清政府赔偿600万两白银 。这笔数目正是西方联军侵华的丰厚回报,也是清帝国被动割肉求生的迫切之举 。白银外流和巨额赔偿只会加剧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而危机中最大的受害者恐怕也只能是广大贫苦、正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中国农民,他们被迫承担了清廷愚蠢腐朽的巨大代价和中国落后顽固的惨痛后果 。
英美等国在战后得到的最大利益就是长江通商和北京驻使的两大特权,这两大利益攫取也彰显了《天津条约》中所隐藏的核心内容 。即使清政府签订了这项条约以求短暂安稳,可这两项羞耻的国家优惠终究换不来持久安然的和平与幸福 。英国在此之后即可毫无顾忌地涉足长江这一中国最为富庶繁华的流域,曾经辉煌一世的江城烟云也被资本流恶所污染 。而所谓的北京驻使就是将清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在帝国鹰眼的监察之下,其所埋下的后患不言自明 。
天津之败无疑上演了一场中国版的傲慢与偏见,也让中国闯入了素来避而不谈的政治禁区 。西方资本的魅影从此游荡在北京周围,他们在国门外焦灼地逡(qūn)巡(逡巡,指徘徊不前),企图寻得一条放松警惕的缝隙,便可攻入那看似密不通风的紫禁城,将仅存的一点龙城阳气拉入深不见底的黑雾中以代替那抹无可复返的盛世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