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舞蹈:畲族粑糟舞

畲族文化历史悠久 , 而畲族粑糟舞也有悠久的历史及浓厚的民族文化 。畲族粑糟舞是一种独属于畲族的舞蹈 , 它是一种祭祀与娱乐为一体的舞蹈 。畲族粑糟舞在畲族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 是畲族最古老的舞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畲族的粑糟舞 。
畲粑糟舞因舞者围绕粑糟 , 边敲边舞而得名 , 是畲族人独创的一种古老舞蹈 。主要流传于黔东南州麻江县境内 。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 原始的粑糟舞是在老人归天、众族人为老人送终守灵而跳 , 为老人在阴间驱邪驱鬼 , 后来渐渐演变成喜庆舞蹈 。
畲族粑糟舞源于一个悲壮的传说 。相传畲族祖上有一位名叫代赖的人 , 能征善战武艺高强 , 当时的朝廷因惧怕畲族人造反而设计将其诱杀 。畲族人为了纪念这位英雄 , 在其葬礼上 , 族人义奋填鹰 , 将粑糟反朴在地 , 用木棍冲击粑糟 , 喻义要将朝廷颠覆并进行冲击(因“糟”与“朝”同音) 。从此 , 冲击反扑粑糟逐渐形成了一种丧葬舞蹈 。
畲族粑糟舞的相关器具有:粑糟 , 一种糟状木器长约1.3米 , 宽约0.5米 , 高约0.3米;木鼓 , 用木凿空蒙上牛皮而成 , 长约1.3米 , 直径约0.4米;铜鼓、鼓棒;木棍 , 多用硬木 , 长约1.5米 , 直径0.07米 。
跳粑糟舞主要分三个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祭祖 , 先由一位巫师在跳舞的场坝边上燃香三柱 , 烧纸三张 , 口中念念有词 。其大意是:“列祖列宗 , 某某人已去逝 , 即将跟随你们而去 , 现在我们按传统习俗为他(她)跳粑糟舞 , 把他(她)送到你们身边……” 。
然后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粑糟内 , 由巫师执棍将其冲烂(当地人认为如不冲烂鸡蛋 , 则对跳舞者不利) , 最后将粑糟翻扑于地 , 跳舞开始 。
第二部分:跳舞 , 也是粑糟舞的高潮部分 , 参加跳舞的人员仅限男子六名 , 跳舞者均可轮换上场 。击木鼓、铜鼓各一人(多为老人) 。冲击粑糟跳舞者四人 , (多为青壮年) 。
跳舞者必须在木鼓的指挥下进行 , 打击木鼓有套固定的节拍 , 大多以口决的形式代代相传 , 时而击鼓面 , 时而击鼓身 , 击鼓面时 , 跳舞者用木棍冲击粑糟底部 , 击鼓身时 , 跳舞者用木棍击打自己左或右跳舞者的木棍 。
整个舞蹈分为上下各12小节 , 在每一节终了时 , 要按其节次绕粑糟转圈 。同时以棍相击 , 舞到酣处 , 只见棍棒翻飞 , 鼓声粑糟声振天 , 舞者大汗淋漓 , 甚为壮观 。一般跳完一次需一个半小时 , 送亡人上山前还需再跳一次 。
第三部分:结束 , 最后一次跳完粑糟舞 , 舞者合力将粑糟翻回来 , 然后齐声说到:公(太)得去了 , 意为死者已带着祝愿随着祖先而去 。这时 , 死者方可被抬去下葬 。整个过程结束 。
粑糟舞的发展在某些畲族聚居地有所变异 , 粑糟舞逐渐被用到某些节日庆典和迎宾表演上 , 身着盛装的妇女围到舞场的四周跳舞 , 目前 , 跳粑糟舞的地区有麻江县的岩莺、营山、六保三个村的某些村寨 , 参加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