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的傣族象脚鼓舞

每一段文化的产生 , 必定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故事 。傣族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傣族象脚鼓舞就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 , 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 , 人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绘声绘色的舞蹈 , 使傣族文化更加富有感染力 。下面 , 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有声有色的傣族象脚鼓舞吧 。
傣族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 。明朝人钱古训写的《百夷传》一书说: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 , 以手拍之” 。这里说的“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 , 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 。可见在明代以前 , 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 。象脚鼓舞 , 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 , 跳舞为“戛”) 。
“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 。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 , 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 。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 , 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 。傣族人民娱乐时 , 有舞必有鼓 , 有鼓必有舞 , 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 , 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傣族的鼓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面鼓 , 傣语称“光腊楞” , 因为单面鼓的形状象大象的腿 , 因而起名为“象脚鼓” 。
关于象脚鼓的来历 , 在傣族民间流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说的是很久以前 , 傣族地区年年洪水为患 , 人们不得安居乐业 , 后来才知 , 是一条蛟龙作孽 。大家都恨死了这条蛟龙 , 有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 , 立志为民除害 。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 , 终于杀死了蛟龙 。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 , 人们为了表示对孽龙的憎恨 , 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 就剥下蛟龙皮 , 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 , 作成了象脚鼓 。从此 , 象脚鼓的咚咚声 , 响彻傣家村寨 , 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 , 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 。因此 , 每当象脚鼓敲响之时 , 男女老幼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
表演时 , 舞者以左肩背象脚鼓 , 鼓面对前 , 鼓尾向下 , 以右手击鼓为主 , 左手配合 。一般用拳、掌、指敲打鼓面 , 有时也用肘、膝、足跟、脚趾等敲打 。象脚鼓舞矫健、粗犷 。双膝的起伏和敲鼓的动作配合紧密 , 用手敲鼓时 , 膝部就弯曲 。而抬手时膝部立直 。舞蹈步伐很丰富 , 有“前点步半蹲”、“后点步半蹲”、“踏步全蹲”、“八字步半蹲” , 还有以一腿为主力 , 另一腿做悠腿、抬腿、踢脚等姿态的动作 , 以及吸腿跳、踢腿跳、弹腿跳、跨腿跳等 。象脚鼓有长、中、小三种鼓形 , 根据鼓的形状有三种不同的跳法 。
象脚鼓舞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物色的一种群众性男子舞蹈 。因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 , 故名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每当工余、节日或赛鼓盛会 , 身背象脚鼓的小伙子从各村寨赶来 , 跳起矫健、浑厚、灵活的象脚鼓舞 。哪里有象脚鼓声 。哪里就有欢乐的人群 。
【有声有色的傣族象脚鼓舞】您可能还会喜欢:
黎族奇葩传统的织布染布技艺
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音乐特点
揭秘:历史悠久的哈萨克医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