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

1、吃梨子
惊蛰时节,天气比较干燥,吃梨可以润肺清热,预防咳嗽 。除了梨子,这时也可以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养脾 。
2、炒虫
惊蛰时节,许多祸害庄稼的虫子从泥土中钻了出来,南方部分地区的人们此时会将黄豆、米谷炒着吃,象征害虫被消灭 。这个风俗被称为“炒虫” 。
3、祭白虎
【惊蛰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白虎在古代被视为口舌是非之神,传说惊蛰时节,白虎会被雷声惊醒,出来危害人间 。所以,此时人们会到宇宙中祭拜白虎雕像,用猪油涂抹它的嘴巴,以减少是非之祸,祈求万事顺利 。
4、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 。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