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 饮食运动缺一不可

夏天到了,天气酷热难当,使人犯困无力,心情烦躁不安,甚至食欲不振,影响了健康 。今天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夏季养生的知识和四款夏季养生食谱,希望能帮大家解决夏季所面临的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
夏季养生
饮食方面
【夏季养生 饮食运动缺一不可】少吃温热水果
传统的中医觉得,食物在进入我们人体之后,会产生热、温、寒、冷等作用 。如果一个人感觉不温不热或者不寒不凉,这样就是属于“平”性,而不同的水果都有它自己的属性,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温热”、“寒凉”、“甘平”三类 。所谓温热水果,指的是热量密度高、糖分高的水果 。吃下去后,易上火 。温热类水果有:枣、栗、桃、杏、龙眼、荔枝、樱桃、石榴、菠萝、榴莲等 。体质燥热的人吃这类水果应适量 。
少吃肉类
特别是羊肉、牛肉易使人上火 。气温超过35℃时,人因出汗多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烦躁不安,此时吃肉脾气更坏 。其次,肉中含钙的比率不高,多吃会造成体内钙浓度太低,也会增加人易怒及暴躁的倾向 。过多摄入肉类可使血管硬化,进而升高血压 。
少吃花生
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开心果等坚果 。坚果含有的热量非常高,50克瓜子仁中所含的热量相当于一大碗米饭 。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天吃30克左右的坚果是比较适当的量 。坚果具有使体内生热的功能,所以宜冬天吃,夏天要少吃 。
少用热性调料
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白胡椒等热性调料,会使人燥不能忍,还会引起消化道和泌尿道一些病症 。食用热性调料可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肾痛等,同时还会引起全身性疾病,如口角炎、咽炎、结膜炎、痱子、中暑等 。患慢性病者食用热性调料,会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夏季烹饪时不宜多用热性调料 。
运动方面
1、协调统一,形神兼炼
在中国一些传统的养生运动和活动中,是十分讲究呼吸运动、躯体运动以及意识活动之间的相互的密切的配合,也就是所谓的调息、动形、意守的协调统一 。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 。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
2、顺应时日,莫误良机
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时,他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律 。在锻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 “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
3、有张有弛,劳逸适度
运动养生,并非指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要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休息,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精神疲惫,甚至影响养生健身 。
4、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来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锻炼时一定掌握好运动量的大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太大则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限度,又会使身体因过度疲劳而受损 。因此,运动养生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那么如何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呢?目前,一般是根据运动后即测脉搏来判断的,它的计算公式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