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地集团暴雷背后的原因 绿地集团倒闭

5月27日,5月27日,绿地控股投资人电话会议透露
1.绿地2022年6月25到期5亿美元、票息6.75%的债券展期一年 。
2.绿地全国一半售楼处关闭,4月合同销售额同比跌幅57%,5月依然很高 。
3.绿地计划3年出售2000亿资产,每年500亿-700亿,包含自持商业、办公楼和酒店等 。
至此千亿级的国资房地产企业也终将迎来暴雷 。究其原因,我认为以下几点 。
其一,2020年9月,绿地便身陷三道红线 。绿地称将在未来3年内逐年减少一道红线 。一番调整操作,终在2021年11月1日,第二道红线(净负债率指标)转绿了 。但仍无法摆脱第三道红线的约束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绿地销售金额及面积、净利润等通通下降 。2020年绿地销售金额较2019年同期减少7.7%,是房企前十强中下降的唯一一家 。同时,其销售面积较2019年同期减少10.7% 。2021年前三季度,绿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28% 。整个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约59% 。
其二,绿地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 。
2016至2019年,绿地资产负债率均处于89% 。到2020年12月31日,仍高居88.28%,负债总额达到11909.95亿 。
其三,丑闻不断,内部管理混乱 。
2021年2月7日,新华社更是以一篇《长江口大建“空城”,谁这么大的胆?》的报道,直击绿地长岛项目 。翌日,中纪委网站又发表文章《长江口大建“空城”:哪个权力环节出了问题》 质问该事件 。此前,青岛绿地18栋住宅全部炸毁重建,因其所用混凝土不达标 。绿地集团现任高管陈军又被爆出同女员工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以及严重经济违纪 。一时间,绿地控股集团形象大跌 。
其四,绿地控股集团名义上是国企,实则早已被管理层控盘 。
早在1997年绿地便开始股份制改造,绿地职工持股会获得18.88%的股份,斥资3020.43万元 。16年后的2013年,绿地进行混改,平安创新资本投资、上海鼎晖嘉熙成为其股东 。一年后,职工持股会股权转让给上海格林兰投资,而张玉良作为格林兰大股东,持股比例30.28% 。可以说,这时的绿地便已不是一家纯正的国企,而属于混企 。
总体看来,此次绿地控股债务暴雷绝非偶然,该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资金流动性低、内部管理混乱,又碰上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遇冷,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

浅析绿地集团暴雷背后的原因 绿地集团倒闭

文章插图
【浅析绿地集团暴雷背后的原因 绿地集团倒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