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福建妈祖文化

【带你了解福建妈祖文化】妈祖是我国沿海地区中流传的一种民间信仰,在我国许多沿海地区都有着妈祖崇拜的风气 。妈祖文化作为一种信仰,其妈祖的生平事迹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意义 。作为妈祖文化的起源地福建,妈祖文化更是福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汉族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 。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 。
汉族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 。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
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但是妈祖的娘家在宁德霞浦县郊外一个小渔村-松山 。妈祖,原名林默,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 。林默幼年时就聪明颖悟,过目成诵,她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平素精研医理,教人防疫消灾,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 。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
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被称为“神女”、“龙女” 。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林默羽化升天,年仅28岁 。
从此以后,传说航海的人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 。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世界各地有两亿多的妈祖信众,在台湾妈祖信众占人口的三分之二 。
莆田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 。境域北连福州,南接泉州,西依戴云山脉,东南濒临台湾海峡 。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湄洲湾秀屿深水良港和三江口、枫亭等辅助港;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以及湄洲、南日等大小150多个岛屿 。
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着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
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 。“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这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 。
以上这些诗名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汉族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
千余年来,无论朝野和汉族民间怎样对妈祖崇拜无限,爱戴有加,从今天唯物论角度讲,妈祖信仰是无法避忌“迷信”之嫌的 。但是,抛去其“升天”、“显灵”等纯唯心思想,从妈祖人文层面看,其信仰的当代功能还是显而易见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