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朋友圈上传的视频 未来朋友圈


未来朋友圈上传的视频 未来朋友圈

文章插图
这是灯塔知行社的第 07 篇文章
整理 / 谭丽平 龚向新 任娅斐 姚赟
内容来源 / 张小龙在2021微信公开课Pro版微信之夜上的演讲
全文共11227字,需要30分钟阅读
这个中国最懂社交的人,看起来并不善于应酬 。他的公开课有180多万人同时在线收看,但他其实主要是在对产品经理说话 。2021年是微信十年,张小龙没有花太多时间回顾过去,他不喜欢怀旧,两个小时的分享中他用一个小时讲视频号 。他说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最后甩了一个梗:一个产品加多少功能才不会变成垃圾 。你懂的,这是他在调侃自己 。
张小龙的演讲可总结为12个要点:1.视频号的起源
2.视频号到底是什么
3.找到推荐的最优解
4.什么是视频
5.长视频和短视频
6.信息展现的方式
7.直播,未来可能成为一种个人表达方式
8.平台的角色是连接,而不是做内容
9.一些有趣的实验性项目
10.四个小优化:听歌、浮窗、找回与输入法
11.微信组织与速度
12.微信的核心:简单与连接
1 视频号的起源可能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当时我跟公众平台的团队就聊到,现在公众号只适合写长文章,但写长文章的人其实也是少数,大部分人写不了长文章,那我们应该在朋友圈下面多一个东西,当时还想了个名字叫“非朋友圈”,就你朋友圈之外的圈子,那里面只能发一些短文或者照片视频,跟朋友圈是对称的 。
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可能因为这是一个太大的一个工程,因为整个账号体系都不一样,而且这个体系可能比当时的公众号这样一个平台还要复杂一些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很多变化,我们之前所想的非朋友圈是一个文字照片为主的,但其实慢慢大家会发现,视频化表达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变成很多普通人的一种习惯 。
我们看几组数据可能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说在微信里面,最近5年,每天发送的视频数量上升了33倍,朋友圈里面视频的发表数量上升了10倍 。所以当我们再考虑这种短内容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我们不应该基于短的文字来做,而是应该基于视频化的内容来做了 。
所以视频化的表达可能是下一个十年内容领域的一个主体 。虽然我们不清楚,到底是文字还是视频才代表了人类这种文明的进步,但是如果从个人表达的角度或者消费的程度来说,时代确实正在往一个视频化表达的一个方向去发展 。
未来朋友圈上传的视频 未来朋友圈

文章插图
所以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组建了一个特别小的团队,只有一二十个人,就开始开发视频号这样一个东西 。我们当时给它定位是“一个视频化的微博”,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视频号的上半年其实特别长得特别像微博,而且也没有全屏的视频等等 。
然后很多人说,视频号是我们公司的战略重点 。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我们公司短视频的战略重点还是在微视那里 。我们确实也没有向公司要什么资源,或甚至没有开一个会来立个项,说我们这是重大项目,而是我们自己找一拨人就开始做了 。
可能在座的很多人会特别理解,这是我们微信团队自己的一种风格 。就是,做一个新东西,最好是一个小团队悄悄来做,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变成一个大项目 。而且我们给自己一些目标:我们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成它 。
所以这种压力其实是来自于内在的,而不是一个任务,因为如果是一个任务,它可能就变成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的动作就会变形了;那如果是自己给自己的目标,其实反而变成一个很有挑战的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