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海内外:景德镇四大名瓷

很多朋友都喜欢玩古董,也总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古董收藏起来 。今天,我们来说说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分别为《粉彩瓷》、《玲珑瓷》、《颜色釉瓷》和《青花瓷器》 。下面,让小编来为大家做进一步的介绍江西文化吧 。
一、粉彩瓷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自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 。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 。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等 。
康熙年间的粉彩制品很少,彩绘也简单,图案以花卉和云龙为主 。雍正时,粉彩瓷有了很大发展,制品胎薄透光,釉面白润如玉,绘画精致,笔线纤细有力,极为精美 。
粉彩吸取了各类绘画的技巧,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 。器型除了盘、碗之外,尚有杯、碟、罐、坛、瓶、觚、壶等 。图案纹饰以花蝶为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尚有蝙蝠和鹿等图案 。
乾隆时的粉彩,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往往在白瓷上加绘一种色地,如绿色、黄色、蓝色、胭脂红、紫色等,此时粉彩已不能与雍正时精细、莹润、鲜艳相比 。嘉庆、道光时的粉彩,除继承前人传统外,没有多大发展 。当时的釉料较粗,色彩较浓咸丰、同治时的粉彩画面繁复,而绘画却简单,彩料粗糙,釉层显薄,色调较淡,为使色彩华丽,往往在粉彩上再描绘金彩 。这些都是在鉴别时的依据 。
清代粉彩的器形主要有壶、瓶、樽、罐、盆、盘、洗、缸、盒等 。乾隆年间,瓷器的器形比雍正时期更为繁多,别具一格的陈设品层出不穷 。清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 。
精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还有釉下青花或是琢器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的粉彩 。彩绘图案多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这主题画面,并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容西方绘画技法 。常见的花卉有月季、牡丹、玉兰、蔷薇、菊花、海棠等 。
清代粉彩瓷器的纪年款式一般为6字:“大清某某年制”,或4字“某某年制”字款 。字型:顺治、康熙时盛行楷书,雍正时楷书于多于篆书,乾隆时流行篆书,而到嘉庆以后又以楷书为主 。格式有单圈、双圈、无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青花书款为主流,乾隆后期多用红字款 。
二、玲珑瓷
青花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融青花技术之长,集镂雕艺术之妙,玲珑剔透,精巧细腻,具有清新明快之感 。据记载,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玲珑瓷就已具较高水平 。
但产量甚少,仅供宫廷使用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 。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 。在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珑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人人喜爱的青花玲珑瓷 。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相映生辉,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
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声中外 。如今青花玲珑不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运用,而且已扩展到各种花瓶、花插、花钵、以及吊灯、壁灯、皮灯等各式灯具 。“玲珑眼”的形状也已从传统的米粒状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 。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