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子制造业都搬到哪里了,是不是深圳要全面商业化

不能简单的说深圳的制造业越来越少 。相比其他地方,深圳的制造业还是多而强的 。往年每年七八月份,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都涌向深圳 。今年很不一样 。不仅来得早,搬得也快,刚毕业的也被高昂的房租吓住了(不信你可以来塘朗越吉城看看空置率有多可怕) 。类似的情况在深圳随处可见 。深圳曾经是一块低租金高工资的价值挖掘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年轻人 。现在反而成了生活成本高 。
这几年深圳外来务工人数减少了,深圳的工厂都到哪去了?
作为深圳的企业HR,深感用工压力以及员工的结构变化,我们曾经做过一些调研,专门研究过这类问题,先将我们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成立之初,深圳的企业多以港资的三来一补的加工企业为主,这类企业按照现在的术语来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低附加值企业,当时为了搞活经济,在深圳开设工厂的门槛很低,基本上没有一个科学的准入标准 。
因此当时的深圳可以说到处是工厂,大量的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形成了内地大批务工人员蜂拥而至,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时代也跨入二十一世纪,这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出现了题主提到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圳企业升级转型 。今时,深圳已发展成一个以创新为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各种高科技企业竟相崛起,
过往的三来一补企业低附加值,不注重环保,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 。因此,深圳鼓励企业升级转型,否则,就以各种严格的措施来规范企业行为,加上现在企业的人工成本大涨,造成了大批这类企业迁出深圳,甚至关闭,因此深圳的务工人员总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二.内地的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的政策也刮到内地,内地的经济也开始展翅高飞,
早先在深圳务工人员饱尝了离乡背井的痛苦生活,当在老家也有工作的机会,大多数的务工人员就选择留在家乡发展,再说,家乡也采取了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 。因此,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减少,深圳也不例外,三.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劳动力短缺 。随着第一代务工人员差不多接近退休年纪,其二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多年的务工,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因此,其子女基本上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大部分已在各地从事了不同于父辈的工作,不一定非得来深圳才能发展 。
现在深圳的工厂慢慢开始转移到别的城市,是不是深圳要全面商业化?
这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只不过深圳要追求高速发展,产业机构就必须加速升级,80年代-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深圳,当时的深圳蛇口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遍地都是工厂,从几千人的工厂到上万人的工厂,蛇口成了内地人来深圳捞金的第一站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随着深圳的不断扩容,和产业升级,以前的老工业区都被拆了重建高楼大厦,而工厂钱到了关外很偏的地方,观澜富士康、沙井、福永、固戍工业园、宝龙工业园、坂田华为基地等等,成了工厂的聚集地,
2010年前后深圳的工厂都迁往惠州、东莞、中山、珠海等地,随之而来的是大力开发写字楼,从南山科技园到后海超级企业总部基地、再到前海-蛇口自贸区 。这八年,深圳的摩天大楼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超过旁边的香港,展望2025年深圳的面积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广州的四分之一,未来要追求高速发展,必然要淘汰低附加值的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领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