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地理选择题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

1,地理选择题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绝对选A 。温带海洋分布在大陆西部(中国在东部),温带季风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温带大陆性分布在大陆内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cA、我想知道是不是我国、我国东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还有少部分是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地理选择题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

文章插图
2,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而形成的,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冬季温和多雨(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降水较少),夏季高温多雨(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降水丰沛),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地理选择题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

文章插图
3,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1、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有:夏季天气炎热,冬季天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季风性特征非常明显;夏季降雨量充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百分之七十,冬季降雨量少,雨热同期 。2、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是受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地理选择题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地理选择题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

文章插图
4,由东京到乌兰巴托的气候变化原因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征气候的海洋性不断减弱,东京是海洋性的亚热带气候,乌兰巴托是温带草原气候受海洋影响变小,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变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寒冷且多雨,大陆性气候则是终年少雨,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因为地理位置不同和海拔不同而导致气候的天差地别,由亚热带季风气候到温带草原气候的过渡由海到路,由季风到非季风性气候5,为什么澳大利亚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没有水稻种植 没有肥沃的土壤,澳大利亚不湿,且非常干燥澳大利亚气候干旱 降雨量少 70%左右的土地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你所指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只是为与澳大利亚的东海岸狭长的一小部分,它和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相似的,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像东亚那样突出,因此没有形成季风气候,所以准确的说应该是亚热带湿润气候 。澳大利亚是有水稻种植的 。目前澳大利亚水稻产业大多数位于新南威尔士州西南部,这里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适合水稻的生长 。6,谁知道 各色土壤分布在什么气候类型下 砖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热带雨林,季雨林(热带雨林,季风气候)红壤、黄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温带草原——黑钙土、栗钙土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温带季风气候;美国中部大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乌克兰——温带大陆性气候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壤的种类:棕土特点:是土的特点还是北京的特点,还是北京气候的特点哦分布原因:很难回答.红土分布南方热带,降水充分,淋溶强烈含铁多 。黄土分布在温带黑土一般分布在东北7,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气候的区别 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平均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0毫米,属于半干旱区、或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其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温带季风性季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夏季受大陆低压和副热带高压交替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影响,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区别:1、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少,降雨集中;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属于干旱、半干旱区;2、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降雨充沛!温带季风气候 的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纬35度以北地区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的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主要成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分布地区:温带大陆内部或高山背风区 。植被类型: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比较的平均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 可以通过降水的分布来区别气候只有以下几种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热带草原气候:分旱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分干温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亚热带沙漠气候:基本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但冬季气温稍比热带沙漠气候低;亚热带草原气候: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似,但分布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冬季严寒,夏季酷暑;温带季风气候:夏季较暖,冬季较温和;温带阔叶林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草原气候:夏暖冬寒;温带沙漠气候:极端干旱,温差较大;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极地冰原气候:全年严寒 。8,水的类型及其特点 水的类型冰雪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 水大气水生物水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 。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其中10.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 。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 (2)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 。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3.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 。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 。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 。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9,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什么 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 。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 。冬季受冬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 。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多雨 。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 。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 。中国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雨季起迄规律性明显 。雨季开始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西部早、东部迟 。中国东南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以季风雨为主,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中国东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北部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具有南北各地温度和湿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的特点 。中国东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大,与同纬度世界各地相比,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较高(不如冬季差距大) 。================================================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中国亚热带由于受季风和青藏高原的影响,是世界同纬度大陆东岸气候最为优越的地区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季节分配比较调匀 。亚热带各地年均温多在16°—20℃之间 。冬季在东经110°以东的东部亚热带地区,最冷月均温为2°—16℃,等温线的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南北相差10多度 。特别是南襄盆地、江汉平原,冬季是冷空气南下的信道,1月等温线在这一地区呈舌状向南突出 。而在西部亚热带地区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北侧有山岭阻挡,冷空气不易侵入,气温比邻近地区为高 。强寒潮过境,亚热带东部地区温度下降迅速,极端最低气温,在长江以北为-10°—-20℃;长江以南地区在-7°--10℃之间;南岭以南可降到-5℃ 。夏季,中国亚热带进入高温季节,除云贵高原和山地区域外,7月平均气温普遍升高至27°—30℃ 。长江沿岸,上自四川盆地,下到镇江,南及鄱阳湖、洞庭湖周围是一片范围很广的夏热区 。热中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河谷平原与湖盆地区,衡阳、长沙、南昌、九江、安庆等城市夏热程度甚至高于被称为“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和南京 。极端高温,除云贵高原外,一般超过40℃ 。如修水44.9℃,重庆42.2℃,武汉41.3℃,南京40.7℃,浙江金华、江西玉山、湖南安化等地也都有41℃以上的极端最高温记录 。盛夏时节,亚热带沿江及河谷盆地不仅日最高温最大可达40℃以上,早晨最低温常在26°—30℃,日较差很小,显得格外闷热 。同世界同纬度地区比较,中国亚热带夏季温度明显偏高 。中国亚热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亚热带中部一般是春季始于3月中旬,夏季始于5月下旬,秋季起于9月中旬,冬季起于11月中旬 。北部冬季稍长,约125天;秋季最短,约60天 。南部夏季稍长,约120—170天,秋季约3个月 。中国亚热带也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800—1600毫米之间,比华北地区多1—2倍 。北部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长江两岸为1000—1400毫米;湘、赣、浙、闽和皖南山地丘陵为1400—1600毫米,广东沿海及台湾可达1800—2000毫米,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是相对少雨区,年雨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 。整个亚热带降水分布具有明显规律:(1)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等雨量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2)山地多于低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如安徽屯溪和黄山,两地相距很近,屯溪的降水量就比黄山少700毫米;武夷山向风坡,是全区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 。(3)气旋经过地带,雨量有所增加,南岭山地、闽浙山地雨水较多,北部湾气流通道处雨量也相对增多 。在湿润程度上,亚热带降水量超过蒸发力,干燥度小于1.0 。亚热带降水的年内分配,从总体上讲,夏季多雨,冬季不干,比较调匀,但内部差异比较明显 。以江南丘陵为中心,包括东经100°以东,北纬32°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的春雨区 。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长,大部分地区春雨从4月上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雨期长达60天,春雨可超过秋雨 。北纬25°以北,35°以南的长江、淮河流域及川黔部分地区,梅雨是重要的降水来源 。梅雨平均占各站6、7月份降水总量的70%,正常年景梅雨降水可占全年总量的40%左右 。梅雨降水过程的发生,随夏季风自南而北推进,雨带相应由南向北移动 。一般说来,南岭山地5月下旬就进入梅雨期,6月下旬结束,为期40天;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大致从6月上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为期约1个月;长江下游如南京、芜湖一带,6月下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雨期也是一个月左右;九江、安庆一带,从6月上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雨期长达50天 。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东经108°以东的长江流域以及南岭山地的广大地区出现伏旱 。8月下旬后,受台风影响,特别是东部沿海一带,可以形成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秋雨期,雨期至9月中旬结束 。上海、温州等地秋雨比率可达20%以上 。在川黔地区,华西秋雨,降水也相对较多 。云南高原受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雨季自6月上旬开始,10月初结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