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设首个“人工智能星座”


我国将建设首个“人工智能星座”

文章插图

“聚焦空天”航空航天论坛6月29日在成都举行 。 采访人员从论坛上了解到, 我国将建设首个“人工智能星座” 。 该星座将由192颗卫星组成, 卫星配备智能化大脑系统, 能够大幅提高卫星的数据处理能力, 将推动我国卫星数据产业的智能化、商业化发展 。
我国将要建设的人工智能星座将采用5米、1米、0.5米等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混合布局设计, 总卫星数量192颗, 卫星采用了人工智能模块, 使卫星在空间轨道中具备了识云辩雾的能力, 卫星可以自主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处理, 直接过滤掉受天气影响没有回传价值的卫星影像, 只把有效影像和数据传回地面, 进一步提高卫星数据回传的效率 。
【我国将建设首个“人工智能星座”】国星宇航人工智能星座创新技术负责人王珑:我们给星上做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 它就可以在星上把我们拍到的照片里面的内容、地物还有它的可用性做一个判读, 来决定是否要下传 。 可以说以前的卫星还是遥控装置, 它并不是完全的“无人驾驶”,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个星座自己可以进行“无人驾驶” 。
按照计划, 该星座将于2021年完成卫星组网, 能够在环保监测、防灾减灾、交通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应用 。
此外, 采访人员了解到, 未来将承担星座发射任务的我国新型商业火箭“捷龙一号”也将于近期首飞 。 这款脱胎于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小型固体火箭, 具有500公里轨道200公斤的运载能力, 可以满足一箭一星或一箭多星的发射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