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到底是阴历还是阳历?

公历和农历各有千秋,但归根到底,从现代实用来说,当然还是公历先进,这是不争的事实 。只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第一,全世界普及使用的是公历,今天是2018年6月7日,有哪一个国家用农历?第二,中国也实行的是公历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什么时候说过成立于农历某某年?你如果要知道农历是哪一天,要查半天,不累吗?第三,现在年轻人的生日越来越多的记忆公历了,只有那些农村老人还在记着阴历的日子;第四,一年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公历都在那一两天,而农历每年都有很大时差,不查黄历很难记忆 。
现在的所谓农历在中国实际上和阴历是一回事 。有些历法研究者认为,阴历只按照月亮阴晴圆缺记日子,不管一年的长度;农历是把一年的差距用闰月来补上,由此就是阴阳历 。实际上,我们农村老百姓常念叨的阴历早就是与农历一回事了 。随便到民间去看看,什么时候记阴历的人没有闰年闰月?应该从很远古的时代就是这样计算了吧 。所以在中国,阴历和农历就是一回事 。

公历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到底是阴历还是阳历?

文章插图
公历和农历是怎么纪元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公历是按照地球每年围绕着太阳公转一圈来确定的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精确的计算需要365天5小时58分56秒,所以公历每年定为365天,每年分12个月,每年就有7个大月每个月31天,4个小月每个月30天,二月为平月28天 。但这样每年有5小时58分56秒到那去了呢?人们并没有忘记,就用4年闰一天来追上,所以就有二月闰为29天了 。

公历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到底是阴历还是阳历?

文章插图
而农历用月亮的圆缺来记月,每年只有354或345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 。且那个月大那个越小完全无规律可循,因为农历月份使用“定朔法”来确定每月初一的,并不是一个月大一个月小 。这个“朔日”计算复杂,有从平旦(天刚亮的时刻)、鸡鸣、夜半为开头的三种算法,老百姓不看黄历完全无法知道 。农历历法一年与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差了11天左右,怎么办呢?如果过了几十年岂不拉下了一年了?于是只有过几年闰一个月来追上了,所以有的年份就有了13个农历月,一个农历年就有了384或385天 。

公历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到底是阴历还是阳历?

文章插图
我不否认中国古代在阴历纪元上的智慧和贡献,但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为什么还要用这种记录月亮阴晴圆缺的方法来记录年份呢?记录月亮的阴晴圆缺除了能够看到月亮大概知道今天是公历(阴历)什么日子之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重大的作用 。我们古代的先贤们用聪明才智发现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三候,这些发现对社会农耕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进步作用,人们可以根据节气气候来掌握农耕的时节 。但这些节气都是根据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来确定的,与月亮毫无瓜葛 。

公历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到底是阴历还是阳历?

文章插图
我们地球上之所以有一年四季,是由于地球自轴与公转平面有一个夹角,就是因为这个夹角,使得太阳照射到地球的直线光芒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样就有了不同的冷热季节气候 。太阳历就是所谓的公历,是每年地球移动的位置与太阳的关系时间基本固定 。所以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 。其余节气都在这个时间的顺序线上,可以用公历日期准确标记 。之所以有1天的误差,是因为那每年多余的5小时58分56秒的调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