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为什么那么有钱,迪拜到底为什么那么富有

1 , 迪拜到底为什么那么富有 杜拜(中国大陆译迪拜;阿拉伯语:石油国家石油小国 。

迪拜为什么那么有钱,迪拜到底为什么那么富有

文章插图
2 , 为什么迪拜那么有钱是不是他们国家的钱值钱迪拜是阿联酋首都 , 阿联酋因为石油丰富所以很有钱 。他在卖石油后 , 用得到的钱大力发展旅游业 。还有不是说钱值钱 , 汇率高就一定有钱 , 钱值钱代表汇率高 , 但是这个国家是否有钱不是看这个 。英镑比美元汇率高 , 但是你能说英国比美国有钱吗????
迪拜为什么那么有钱,迪拜到底为什么那么富有

文章插图
3 , 迪拜的有钱人为什么很多我们看到网络上很多迪拜的土豪传说 , 大多对象是阿拉伯人 , 那么在阿联酋本地人里 , 到底有没有穷人呢?阿联酋确实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 , 本地人虽然只占到人口的20% , 但其中的确有较高比例的富人 。然而同一般社会构成一样 , 是可以根据贫富会划分出几个阶层的 。一是不同酋长国的贫富比例是不同的 , 阿布扎比本地富人比例最高 , 其次是迪拜 , 后者沙迦等2;二是同为阿联酋本地人 , 也分为“有本地ID”和“无本地ID”的区别 。前者基本都是在阿联酋建国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 , 可享受最优质的国家福利 , 后者所享受的国家福利则有所阉割 , 社会地位往往也不如前者 , 虽然他们都拥有阿联酋护照 , 都可称为本地人(Emirati);三是皇室本地人和普通本地人的境遇自然也不可相提并论 。本地人的公民待遇有多好呢?网络上也流传很多了 , 什么医疗免费啊(*限公立)、教育免费啊(*限公立)、公民还可以向政府申请分房子、分土地、还可以申请一大笔无息贷款等等…(*像分房分地这种好事儿 , 一般只有拥有“本地ID”的纯本地人才能享受的到 。)虽然一些福利并没有像传言来得那么容易获得 , 但也八九不离十啦 。确实阿联酋的公民福利 , 尤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 , 是好的不得了 。可惜阿联酋是没有移民政策的 , 普罗大众就别想着入籍蹭福利这码子好事儿了 。(*然而女性嫁给本地人还是有机会入籍的 , 仅仅只是有机会哦~)在这么好的政府福利下 , 本地人还有哪些赚钱的途径呢?首先 , 当公务员 。大部分本地人都在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工作 , 有人传政府工作收入均可高达好几万迪拉姆起步 , 其实不然 , 因单位和职位而异 。我问了懂行情的朋友 , 政府部门普通职位大约为7000至8000迪拉姆左右(合12000 – 13500人民币) , 国营企业高一些 , 阿布扎比编制的还能再高一些 , 总之阿联酋公务员的工资并没有外界传得那么高 , 但也绝不算低 。阿联酋本地人群中普遍学历不高 , 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 , 就能算是本地人中的精英了 , 这类人就算应届生的薪资要求都要几万迪拉姆起步的 , 但仍然是少数;本地人很少会去私企上班 , 但一些大公司也会雇佣一些本地人 , 往往给很高的薪水总之能力强和学历高的本地人一般要比同等能力和学历的外国人收入要好一些 。或许是为了减轻政府的人力成本 , 政府也会鼓励本地人自己创业 , 当然也给出了一些针对本地人创业的利好政策 。不过似乎大多本地人还是喜欢当公务员吃皇粮…在业余时间 , 本地人还有一个赚外快的生财之道 。就是给开公司的外国人当保人 。阿联酋法律规定外国人想来这里开公司 , 都必须找一个当地人作为担保人(*自由区除外) 。这个保人不但要占你公司股份 , 还要公司法人每年上缴一笔保费 。几千到几万不等 , 具体多少钱就看交情了 , 没有明文规定 , 自愿成交 。有的当地人手上同时担保了好几家公司 , 收入可观 。然而他们一般对公司的具体事务不管不问 , 所以这笔钱来得可谓空手套白狼 。看起来本地人的收入水平还算不错 , 可要知道阿拉伯传统上女人是不工作的 , 而且一个家庭往往拥有好几个小孩 , 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要统统落在男主人的肩膀上 。即使是单身男青年 , 也面临着未来婚姻所需的巨大开支 , 礼金总要有吧 , 婚房总得要吧 , 办喜酒总要花钱吧 , 这些风气其实和中国是一样一样的 , 攀比之风也是很厉害的 。很多本地人不惜举债去筹办婚姻大事 , 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其实很多本地人的生活过得是比较拮据的 , 甚至结不起婚的本地人也大有人在 。写到这里 , 是不是觉得阿联酋本地人好像过得挺好 , 又好像过得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好 。这就对了 。基于良好的社会福利 , 本地人过得再不济也落不到贫穷;而“人人皆土豪”的观点自然更是荒谬 。穷与富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产物 , 大家就不要深究本地人到底是爱逛DUBAI MALL还是龙城了 。阿联酋本地人亦有穷富之分 , 更别提没有天生福利 , 打拼全靠自己的外国人据估计 , 迪拜现任酋长穆罕默德的个人资产至少达70亿英镑 , 整个迪拜王室的资产可能达数千亿美元迪拜王室还善于利用各种投资为自身资产增值 。举世闻名的阿联酋7星级酒店阿拉伯塔就是马克图姆的杰作 , 他对该塔拥有决定性的控制权 。迪拜王室还是迪拜国际资本集团(DIC)拥有者 。此外王室还在迪拜拥有著名的赛马场 。王室的DIC集团此前曾通过收购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和英国高档酒店提高自身资产价值 。ps迪拜最有钱的是王室 。可是王子公主太多了 , 王子有5千人之多 , 几千亿美金是全家族资产 , 分一下 , 到个人就没那么多了 , 我们看到网络上很多迪拜的土豪传说 , 大多对象是阿拉伯人 , 那么在阿联酋本地人里 , 到底有没有穷人呢?阿联酋确实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 , 本地人虽然只占到人口的20% , 但其中的确有较高比例的富人 。然而同一般社会构成一样 , 是可以根据贫富会划分出几个阶层的 。一是不同酋长国的贫富比例是不同的 , 阿布扎比本地富人比例最高 , 其次是迪拜 , 后者沙迦等2;二是同为阿联酋本地人 , 也分为“有本地ID”和“无本地ID”的区别 。前者基本都是在阿联酋建国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 , 可享受最优质的国家福利 , 后者所享受的国家福利则有所阉割 , 社会地位往往也不如前者 , 虽然他们都拥有阿联酋护照 , 都可称为本地人(Emirati);三是皇室本地人和普通本地人的境遇自然也不可相提并论 。本地人的公民待遇有多好呢?网络上也流传很多了 , 什么医疗免费啊(*限公立)、教育免费啊(*限公立)、公民还可以向政府申请分房子、分土地、还可以申请一大笔无息贷款等等…(*像分房分地这种好事儿 , 一般只有拥有“本地ID”的纯本地人才能享受的到 。)虽然一些福利并没有像传言来得那么容易获得 , 但也八九不离十啦 。确实阿联酋的公民福利 , 尤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 , 是好的不得了 。可惜阿联酋是没有移民政策的 , 普罗大众就别想着入籍蹭福利这码子好事儿了 。(*然而女性嫁给本地人还是有机会入籍的 , 仅仅只是有机会哦~)在这么好的政府福利下 , 本地人还有哪些赚钱的途径呢?首先 , 当公务员 。大部分本地人都在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工作 , 有人传政府工作收入均可高达好几万迪拉姆起步 , 其实不然 , 因单位和职位而异 。我问了懂行情的朋友 , 政府部门普通职位大约为7000至8000迪拉姆左右(合12000 – 13500人民币) , 国营企业高一些 , 阿布扎比编制的还能再高一些 , 总之阿联酋公务员的工资并没有外界传得那么高 , 但也绝不算低 。阿联酋本地人群中普遍学历不高 , 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 , 就能算是本地人中的精英了 , 这类人就算应届生的薪资要求都要几万迪拉姆起步的 , 但仍然是少数;本地人很少会去私企上班 , 但一些大公司也会雇佣一些本地人 , 往往给很高的薪水总之能力强和学历高的本地人一般要比同等能力和学历的外国人收入要好一些 。或许是为了减轻政府的人力成本 , 政府也会鼓励本地人自己创业 , 当然也给出了一些针对本地人创业的利好政策 。不过似乎大多本地人还是喜欢当公务员吃皇粮…在业余时间 , 本地人还有一个赚外快的生财之道 。就是给开公司的外国人当保人 。阿联酋法律规定外国人想来这里开公司 , 都必须找一个当地人作为担保人(*自由区除外) 。这个保人不但要占你公司股份 , 还要公司法人每年上缴一笔保费 。几千到几万不等 , 具体多少钱就看交情了 , 没有明文规定 , 自愿成交 。有的当地人手上同时担保了好几家公司 , 收入可观 。然而他们一般对公司的具体事务不管不问 , 所以这笔钱来得可谓空手套白狼 。看起来本地人的收入水平还算不错 , 可要知道阿拉伯传统上女人是不工作的 , 而且一个家庭往往拥有好几个小孩 , 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要统统落在男主人的肩膀上 。即使是单身男青年 , 也面临着未来婚姻所需的巨大开支 , 礼金总要有吧 , 婚房总得要吧 , 办喜酒总要花钱吧 , 这些风气其实和中国是一样一样的 , 攀比之风也是很厉害的 。很多本地人不惜举债去筹办婚姻大事 , 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其实很多本地人的生活过得是比较拮据的 , 甚至结不起婚的本地人也大有人在 。写到这里 , 是不是觉得阿联酋本地人好像过得挺好 , 又好像过得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好 。这就对了 。基于良好的社会福利 , 本地人过得再不济也落不到贫穷;而“人人皆土豪”的观点自然更是荒谬 。穷与富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产物 , 大家就不要深究本地人到底是爱逛DUBAI MALL还是龙城了 。阿联酋本地人亦有穷富之分 , 更别提没有天生福利 , 打拼全靠自己的外国人据估计 , 迪拜现任酋长穆罕默德的个人资产至少达70亿英镑 , 整个迪拜王室的资产可能达数千亿美元迪拜王室还善于利用各种投资为自身资产增值 。举世闻名的阿联酋7星级酒店阿拉伯塔就是马克图姆的杰作 , 他对该塔拥有决定性的控制权 。迪拜王室还是迪拜国际资本集团(DIC)拥有者 。此外王室还在迪拜拥有著名的赛马场 。王室的DIC集团此前曾通过收购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和英国高档酒店提高自身资产价值 。ps迪拜最有钱的是王室 。可是王子公主太多了 , 王子有5千人之多 , 几千亿美金是全家族资产 , 分一下 , 到个人就没那么多了 , 谢邀 。由于工作原因 , 我几乎每年都去迪拜一次 。迪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 迪拜现在也“缺钱”!我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可能误解的一些印象 。一、迪拜“有钱” , 但不是传说中的遍地黄金似的的富饶 。1、迪拜上世纪60年代后发现了石油 , 从而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 从波斯湾的迪拜河边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 没错 , 是石油改变了这座城市的第一桶金 , 是在沙漠中建造的城市;2、迪拜是阿拉伯酋长国七个酋长国之一 , 然而它不是最富裕的 , 最富裕的是老大是阿布扎比 , 真正的土豪都集中在阿布扎比 , 因为 , 迪拜的石油很少;3、近些年 , 迪拜也很“缺钱” , 一些大型工程和项目已经延期或取消 , 由于预算的资金太大 , 导致也有“半拉子工程” 。二、迪拜的经济现在是以旅游、贸易、金融为支撑 , 打造中东沙漠中的明珠 , 石油不是迪拜的主要经济来源 。1、迪拜的酋长很睿智 , 早在很多年前 , 他们就意识到石油不是他们长久可持续的产业 , 所以他们早就确立了旅游、贸易等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他们在沙漠中打造了一张张的“世界第一”的名片 , 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 比如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也叫迪拜塔)、世界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七星级帆船酒店、黄金等等 , 这些名片每年为迪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3、他们发展贸易 , 打造国际自由贸易港 。有人说 , 迪拜除了石油其它都需要进口 , 没错 , 迪拜就是在海边的沙漠中 , 也正是这个原因 , 他们大力发展贸易 , 利用中东的地理位置打造国际贸易自由港 。三、阿联酋属于亚洲的高收入国家 , 但不是发达国家 。迪拜在中东属于比较开放的城市(相对于周边的其它国家) , 经济发展很快 , 这些年依靠旅游、贸易风光无限 , 但受石油价格的影响 , 中东的石油经济大不如从前 , 迪拜是高收入地区 , 但阿联酋并不是发达国家 。好了 , 关于的迪拜的介绍是不是有了不同的认识?你来说说吧 。我们看到网络上很多迪拜的土豪传说 , 大多对象是阿拉伯人 , 那么在阿联酋本地人里 , 到底有没有穷人呢?阿联酋确实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 , 本地人虽然只占到人口的20% , 但其中的确有较高比例的富人 。然而同一般社会构成一样 , 是可以根据贫富会划分出几个阶层的 。一是不同酋长国的贫富比例是不同的 , 阿布扎比本地富人比例最高 , 其次是迪拜 , 后者沙迦等2;二是同为阿联酋本地人 , 也分为“有本地ID”和“无本地ID”的区别 。前者基本都是在阿联酋建国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 , 可享受最优质的国家福利 , 后者所享受的国家福利则有所阉割 , 社会地位往往也不如前者 , 虽然他们都拥有阿联酋护照 , 都可称为本地人(Emirati);三是皇室本地人和普通本地人的境遇自然也不可相提并论 。本地人的公民待遇有多好呢?网络上也流传很多了 , 什么医疗免费啊(*限公立)、教育免费啊(*限公立)、公民还可以向政府申请分房子、分土地、还可以申请一大笔无息贷款等等…(*像分房分地这种好事儿 , 一般只有拥有“本地ID”的纯本地人才能享受的到 。)虽然一些福利并没有像传言来得那么容易获得 , 但也八九不离十啦 。确实阿联酋的公民福利 , 尤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 , 是好的不得了 。可惜阿联酋是没有移民政策的 , 普罗大众就别想着入籍蹭福利这码子好事儿了 。(*然而女性嫁给本地人还是有机会入籍的 , 仅仅只是有机会哦~)在这么好的政府福利下 , 本地人还有哪些赚钱的途径呢?首先 , 当公务员 。大部分本地人都在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工作 , 有人传政府工作收入均可高达好几万迪拉姆起步 , 其实不然 , 因单位和职位而异 。我问了懂行情的朋友 , 政府部门普通职位大约为7000至8000迪拉姆左右(合12000 – 13500人民币) , 国营企业高一些 , 阿布扎比编制的还能再高一些 , 总之阿联酋公务员的工资并没有外界传得那么高 , 但也绝不算低 。阿联酋本地人群中普遍学历不高 , 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 , 就能算是本地人中的精英了 , 这类人就算应届生的薪资要求都要几万迪拉姆起步的 , 但仍然是少数;本地人很少会去私企上班 , 但一些大公司也会雇佣一些本地人 , 往往给很高的薪水总之能力强和学历高的本地人一般要比同等能力和学历的外国人收入要好一些 。或许是为了减轻政府的人力成本 , 政府也会鼓励本地人自己创业 , 当然也给出了一些针对本地人创业的利好政策 。不过似乎大多本地人还是喜欢当公务员吃皇粮…在业余时间 , 本地人还有一个赚外快的生财之道 。就是给开公司的外国人当保人 。阿联酋法律规定外国人想来这里开公司 , 都必须找一个当地人作为担保人(*自由区除外) 。这个保人不但要占你公司股份 , 还要公司法人每年上缴一笔保费 。几千到几万不等 , 具体多少钱就看交情了 , 没有明文规定 , 自愿成交 。有的当地人手上同时担保了好几家公司 , 收入可观 。然而他们一般对公司的具体事务不管不问 , 所以这笔钱来得可谓空手套白狼 。看起来本地人的收入水平还算不错 , 可要知道阿拉伯传统上女人是不工作的 , 而且一个家庭往往拥有好几个小孩 , 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要统统落在男主人的肩膀上 。即使是单身男青年 , 也面临着未来婚姻所需的巨大开支 , 礼金总要有吧 , 婚房总得要吧 , 办喜酒总要花钱吧 , 这些风气其实和中国是一样一样的 , 攀比之风也是很厉害的 。很多本地人不惜举债去筹办婚姻大事 , 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其实很多本地人的生活过得是比较拮据的 , 甚至结不起婚的本地人也大有人在 。写到这里 , 是不是觉得阿联酋本地人好像过得挺好 , 又好像过得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好 。这就对了 。基于良好的社会福利 , 本地人过得再不济也落不到贫穷;而“人人皆土豪”的观点自然更是荒谬 。穷与富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产物 , 大家就不要深究本地人到底是爱逛DUBAI MALL还是龙城了 。阿联酋本地人亦有穷富之分 , 更别提没有天生福利 , 打拼全靠自己的外国人据估计 , 迪拜现任酋长穆罕默德的个人资产至少达70亿英镑 , 整个迪拜王室的资产可能达数千亿美元迪拜王室还善于利用各种投资为自身资产增值 。举世闻名的阿联酋7星级酒店阿拉伯塔就是马克图姆的杰作 , 他对该塔拥有决定性的控制权 。迪拜王室还是迪拜国际资本集团(DIC)拥有者 。此外王室还在迪拜拥有著名的赛马场 。王室的DIC集团此前曾通过收购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和英国高档酒店提高自身资产价值 。ps迪拜最有钱的是王室 。可是王子公主太多了 , 王子有5千人之多 , 几千亿美金是全家族资产 , 分一下 , 到个人就没那么多了 , 谢邀 。由于工作原因 , 我几乎每年都去迪拜一次 。迪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 迪拜现在也“缺钱”!我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可能误解的一些印象 。一、迪拜“有钱” , 但不是传说中的遍地黄金似的的富饶 。1、迪拜上世纪60年代后发现了石油 , 从而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 从波斯湾的迪拜河边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 没错 , 是石油改变了这座城市的第一桶金 , 是在沙漠中建造的城市;2、迪拜是阿拉伯酋长国七个酋长国之一 , 然而它不是最富裕的 , 最富裕的是老大是阿布扎比 , 真正的土豪都集中在阿布扎比 , 因为 , 迪拜的石油很少;3、近些年 , 迪拜也很“缺钱” , 一些大型工程和项目已经延期或取消 , 由于预算的资金太大 , 导致也有“半拉子工程” 。二、迪拜的经济现在是以旅游、贸易、金融为支撑 , 打造中东沙漠中的明珠 , 石油不是迪拜的主要经济来源 。1、迪拜的酋长很睿智 , 早在很多年前 , 他们就意识到石油不是他们长久可持续的产业 , 所以他们早就确立了旅游、贸易等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他们在沙漠中打造了一张张的“世界第一”的名片 , 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 比如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也叫迪拜塔)、世界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七星级帆船酒店、黄金等等 , 这些名片每年为迪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3、他们发展贸易 , 打造国际自由贸易港 。有人说 , 迪拜除了石油其它都需要进口 , 没错 , 迪拜就是在海边的沙漠中 , 也正是这个原因 , 他们大力发展贸易 , 利用中东的地理位置打造国际贸易自由港 。三、阿联酋属于亚洲的高收入国家 , 但不是发达国家 。迪拜在中东属于比较开放的城市(相对于周边的其它国家) , 经济发展很快 , 这些年依靠旅游、贸易风光无限 , 但受石油价格的影响 , 中东的石油经济大不如从前 , 迪拜是高收入地区 , 但阿联酋并不是发达国家 。好了 , 关于的迪拜的介绍是不是有了不同的认识?你来说说吧 。迪拜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堪称是网红级的一个地方:这里有高达828米的哈利法塔、有世界上最豪华的酒店——帆船酒店、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迪拜就是遍地是高楼、豪车的形象 , 那么真实的迪拜果真如此吗?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迪拜究竟是一个国家还是一座城市 。严格意义上迪拜并非联合国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 , 而是属于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简称阿联酋):阿联酋是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乌姆盖万、阿治曼、哈伊马角7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 , 也就是说迪拜本来是一个独立的酋长国 , 后来与其他6个酋长国合并组成今天的阿联酋 。尽管如此构成阿联酋的各个酋长国依然保持着相当的自主性:各自有各自的酋长及政府班底 。事实上阿联酋的首都并不在迪拜 , 而是在阿布扎比——这里拥有阿联酋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艾恩文化遗址 。阿布扎比是阿联酋七大酋长国中面积最大的——67340平方公里的面积占阿联酋国土总面积的86.68% 。实际上长期以来在阿联酋国内阿布扎比和迪拜一直在竞争最大城市的地位 , 然而在国际上阿布扎比的知名度显然不及迪拜 。那么这是因为迪拜比阿联酋更富裕的原因吗?迪拜的GDP总量约为1080亿美金、人均GDP在35000美元左右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迪拜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 那么其人均GDP足以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6位 , 这显然是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 。迪拜实行免费医疗和教育 ,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往往是一掷千金:帆船酒店耗资6.5亿美元、迪拜滑雪场耗资3亿美元、哈利法塔耗资15亿美元、迪拜音乐喷泉耗资2.18亿美元、棕榈岛耗资140亿美元、迪拜公主塔耗资4亿美元......如此看来迪拜的土豪之名的确名副其实 。然而这得看和谁比——事实上作为阿联酋首都的阿布扎比的GDP总量约为2603亿美元、人均GDP在110296美元左右 。看见了吗?阿布扎比的人均GDP其实相当于迪拜的3倍多 。事实上阿布扎比才是整个阿联酋石油资源和经济实力位居首位的——阿布扎比占据了阿联酋石油出口财富的94% 。由此可见迪拜尽管是一个世界级的土豪 , 然而其事实的经济实力并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强——至少在迪拜旁边就有更为土豪却相对低调得多的阿布扎比 。那么是什么使我们造成了迪拜更为土豪的错觉呢?根据考古发现证明:迪拜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存在人类活动的遗迹 , 然而在接下来的数千年间迪拜却始终处于世界历史中被遗忘的角落位置 。直到1966年迪拜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同中东其他地区一样:转机来自于石油资源的发现 。迪拜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得以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 ,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然而这一时期迪拜的发展无论是与科威特、卡塔尔等国或是阿联酋内部的阿布扎比酋长国比起来都还是相对滞后 , 因为迪拜尽管生产石油 , 却还是无法与这些地区相比——正如上文所说的阿布扎比一地就占据了整个阿联酋94%左右的石油资源 , 而迪拜所占份额还不足6% 。况且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 那么一旦石油耗尽之后迪拜又依靠什么作为发展的动力支撑呢?迪拜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迪拜走上了一条与中东其他地区所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迪拜和中东其他产油地区一样都几乎完全依赖于石油产业 , 然而从90年代起迪拜启动了一个以“城市营销”为核心 , 以旅游、会展为业态的发展计划 。说的通俗直白一些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为网红 , 然后利用超高的知名度吸引各国游客前来迪拜观光、各种会展前来迪拜开展 。正是在这一思维的指导下迪拜打造出了全球最顶级的酒店、世界第一高塔、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音乐喷泉、世界最大的黄金市场......迪拜这种处处争当世界第一的作风不只停留在城市建设方面 , 在活动策划等方面也表现得极为明显:1995年迪拜与联合国人居署设立“迪拜奖”——旨在奖励在人类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项目 。2014年迪拜又举办世界上最大的烟花表演:在6分钟内发射了479651枚炮弹 。在迪拜最擅长商业营销的可能莫过于帆船酒店:早在2004年帆船酒店就请来老虎·伍兹在酒店顶层挥杆 , 将高尔夫球击入阿拉伯海湾 。2005年帆船酒店又邀请排名世界第一的网球名将费德勒与美国老将阿加西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2014年帆船酒店又邀请张继科、马龙、刘诗雯和李晓霞等中国国手打了一场乒乓球 。这就是迪拜如此高知名度背后的真相——通过商业营销手段将自己包装打造成为网红 , 从而吸引外国游客和资本的到来 。从2010年起石油产业在迪拜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下降到5%左右 , 事实上迪拜的经济早已脱离了单纯依赖于石油的状态 , 而是广泛涉足旅游、航空、房地产、金融服务等各领域 。这里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 , 因此吸引了大量国际财团的高层人士入住;这里有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 , 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买买买;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 , 吸引了全世界滑雪运动爱好者的观光;这里有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棕榈岛;这里有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马术比赛;这里的海底世界酒店使人们可以在房间里欣赏水下的生物与世界......目前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都集中在迪拜 。当然迪拜也不尽是高楼大厦 , 事实上迪拜老城区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新城区放佛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这里仍随处可见低矮的房屋 , 而在老城区之外则是漫天黄沙 。迪拜街头的确不乏豪车 , 然而任何地方贫富差距总是存在的——在迪拜真正的土豪也只是一小部分 , 绝大多数人仍处于中下阶层 。即使在迪拜豪车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属品 , 路上最多的还是日系车 , 因为便宜、省油、制冷快、在沙漠地区性能更加稳定 , 所以更适合日常使用 。而迪拜的公交系统也还是较为拥堵的 。在迪拜真正富裕的是当地人 , 然而这一群体之战迪拜总人口12%左右 , 事实上迪拜的绝大部分人口是由外来务工人员构成的 。迪拜的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 , 我国也有一部分人前往迪拜务工 。然而迪拜社会的阶层已然固化 , 因此这些外来务工群体很难融入到当地社会之中 。据统计平均每10个外国人就要供养1个迪拜本地人 , 而一般劳工的工资都在2000迪拉姆(1阿联酋迪拉姆=1.8707人民币)左右 , 这么换算过来还不到4000元人民币 。就算是在从事管理行业的高级人才中同等职位的当地人要比外地人待遇至少高四倍以上 。尽管占迪拜总人口绝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是支撑起迪拜经济发展的劳动力大军 , 然而他们的薪资待遇和本地人可谓是天壤之别:迪拜本土人不用工作就能领到政府发放的津贴 , 甚至可以享受免费的住房福利;相比之下外来务工者只能挤在狭小拥挤的宿舍——这种宿舍大体上和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印度贫民窟的住房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 。我们看到网络上很多迪拜的土豪传说 , 大多对象是阿拉伯人 , 那么在阿联酋本地人里 , 到底有没有穷人呢?阿联酋确实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 , 本地人虽然只占到人口的20% , 但其中的确有较高比例的富人 。然而同一般社会构成一样 , 是可以根据贫富会划分出几个阶层的 。一是不同酋长国的贫富比例是不同的 , 阿布扎比本地富人比例最高 , 其次是迪拜 , 后者沙迦等2;二是同为阿联酋本地人 , 也分为“有本地ID”和“无本地ID”的区别 。前者基本都是在阿联酋建国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 , 可享受最优质的国家福利 , 后者所享受的国家福利则有所阉割 , 社会地位往往也不如前者 , 虽然他们都拥有阿联酋护照 , 都可称为本地人(Emirati);三是皇室本地人和普通本地人的境遇自然也不可相提并论 。本地人的公民待遇有多好呢?网络上也流传很多了 , 什么医疗免费啊(*限公立)、教育免费啊(*限公立)、公民还可以向政府申请分房子、分土地、还可以申请一大笔无息贷款等等…(*像分房分地这种好事儿 , 一般只有拥有“本地ID”的纯本地人才能享受的到 。)虽然一些福利并没有像传言来得那么容易获得 , 但也八九不离十啦 。确实阿联酋的公民福利 , 尤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 , 是好的不得了 。可惜阿联酋是没有移民政策的 , 普罗大众就别想着入籍蹭福利这码子好事儿了 。(*然而女性嫁给本地人还是有机会入籍的 , 仅仅只是有机会哦~)在这么好的政府福利下 , 本地人还有哪些赚钱的途径呢?首先 , 当公务员 。大部分本地人都在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工作 , 有人传政府工作收入均可高达好几万迪拉姆起步 , 其实不然 , 因单位和职位而异 。我问了懂行情的朋友 , 政府部门普通职位大约为7000至8000迪拉姆左右(合12000 – 13500人民币) , 国营企业高一些 , 阿布扎比编制的还能再高一些 , 总之阿联酋公务员的工资并没有外界传得那么高 , 但也绝不算低 。阿联酋本地人群中普遍学历不高 , 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 , 就能算是本地人中的精英了 , 这类人就算应届生的薪资要求都要几万迪拉姆起步的 , 但仍然是少数;本地人很少会去私企上班 , 但一些大公司也会雇佣一些本地人 , 往往给很高的薪水总之能力强和学历高的本地人一般要比同等能力和学历的外国人收入要好一些 。或许是为了减轻政府的人力成本 , 政府也会鼓励本地人自己创业 , 当然也给出了一些针对本地人创业的利好政策 。不过似乎大多本地人还是喜欢当公务员吃皇粮…在业余时间 , 本地人还有一个赚外快的生财之道 。就是给开公司的外国人当保人 。阿联酋法律规定外国人想来这里开公司 , 都必须找一个当地人作为担保人(*自由区除外) 。这个保人不但要占你公司股份 , 还要公司法人每年上缴一笔保费 。几千到几万不等 , 具体多少钱就看交情了 , 没有明文规定 , 自愿成交 。有的当地人手上同时担保了好几家公司 , 收入可观 。然而他们一般对公司的具体事务不管不问 , 所以这笔钱来得可谓空手套白狼 。看起来本地人的收入水平还算不错 , 可要知道阿拉伯传统上女人是不工作的 , 而且一个家庭往往拥有好几个小孩 , 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要统统落在男主人的肩膀上 。即使是单身男青年 , 也面临着未来婚姻所需的巨大开支 , 礼金总要有吧 , 婚房总得要吧 , 办喜酒总要花钱吧 , 这些风气其实和中国是一样一样的 , 攀比之风也是很厉害的 。很多本地人不惜举债去筹办婚姻大事 , 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其实很多本地人的生活过得是比较拮据的 , 甚至结不起婚的本地人也大有人在 。写到这里 , 是不是觉得阿联酋本地人好像过得挺好 , 又好像过得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好 。这就对了 。基于良好的社会福利 , 本地人过得再不济也落不到贫穷;而“人人皆土豪”的观点自然更是荒谬 。穷与富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产物 , 大家就不要深究本地人到底是爱逛DUBAI MALL还是龙城了 。阿联酋本地人亦有穷富之分 , 更别提没有天生福利 , 打拼全靠自己的外国人据估计 , 迪拜现任酋长穆罕默德的个人资产至少达70亿英镑 , 整个迪拜王室的资产可能达数千亿美元迪拜王室还善于利用各种投资为自身资产增值 。举世闻名的阿联酋7星级酒店阿拉伯塔就是马克图姆的杰作 , 他对该塔拥有决定性的控制权 。迪拜王室还是迪拜国际资本集团(DIC)拥有者 。此外王室还在迪拜拥有著名的赛马场 。王室的DIC集团此前曾通过收购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和英国高档酒店提高自身资产价值 。ps迪拜最有钱的是王室 。可是王子公主太多了 , 王子有5千人之多 , 几千亿美金是全家族资产 , 分一下 , 到个人就没那么多了 , 谢邀 。由于工作原因 , 我几乎每年都去迪拜一次 。迪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 迪拜现在也“缺钱”!我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可能误解的一些印象 。一、迪拜“有钱” , 但不是传说中的遍地黄金似的的富饶 。1、迪拜上世纪60年代后发现了石油 , 从而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 从波斯湾的迪拜河边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 没错 , 是石油改变了这座城市的第一桶金 , 是在沙漠中建造的城市;2、迪拜是阿拉伯酋长国七个酋长国之一 , 然而它不是最富裕的 , 最富裕的是老大是阿布扎比 , 真正的土豪都集中在阿布扎比 , 因为 , 迪拜的石油很少;3、近些年 , 迪拜也很“缺钱” , 一些大型工程和项目已经延期或取消 , 由于预算的资金太大 , 导致也有“半拉子工程” 。二、迪拜的经济现在是以旅游、贸易、金融为支撑 , 打造中东沙漠中的明珠 , 石油不是迪拜的主要经济来源 。1、迪拜的酋长很睿智 , 早在很多年前 , 他们就意识到石油不是他们长久可持续的产业 , 所以他们早就确立了旅游、贸易等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他们在沙漠中打造了一张张的“世界第一”的名片 , 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 比如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也叫迪拜塔)、世界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七星级帆船酒店、黄金等等 , 这些名片每年为迪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3、他们发展贸易 , 打造国际自由贸易港 。有人说 , 迪拜除了石油其它都需要进口 , 没错 , 迪拜就是在海边的沙漠中 , 也正是这个原因 , 他们大力发展贸易 , 利用中东的地理位置打造国际贸易自由港 。三、阿联酋属于亚洲的高收入国家 , 但不是发达国家 。迪拜在中东属于比较开放的城市(相对于周边的其它国家) , 经济发展很快 , 这些年依靠旅游、贸易风光无限 , 但受石油价格的影响 , 中东的石油经济大不如从前 , 迪拜是高收入地区 , 但阿联酋并不是发达国家 。好了 , 关于的迪拜的介绍是不是有了不同的认识?你来说说吧 。迪拜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堪称是网红级的一个地方:这里有高达828米的哈利法塔、有世界上最豪华的酒店——帆船酒店、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迪拜就是遍地是高楼、豪车的形象 , 那么真实的迪拜果真如此吗?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迪拜究竟是一个国家还是一座城市 。严格意义上迪拜并非联合国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 , 而是属于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简称阿联酋):阿联酋是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乌姆盖万、阿治曼、哈伊马角7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 , 也就是说迪拜本来是一个独立的酋长国 , 后来与其他6个酋长国合并组成今天的阿联酋 。尽管如此构成阿联酋的各个酋长国依然保持着相当的自主性:各自有各自的酋长及政府班底 。事实上阿联酋的首都并不在迪拜 , 而是在阿布扎比——这里拥有阿联酋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艾恩文化遗址 。阿布扎比是阿联酋七大酋长国中面积最大的——67340平方公里的面积占阿联酋国土总面积的86.68% 。实际上长期以来在阿联酋国内阿布扎比和迪拜一直在竞争最大城市的地位 , 然而在国际上阿布扎比的知名度显然不及迪拜 。那么这是因为迪拜比阿联酋更富裕的原因吗?迪拜的GDP总量约为1080亿美金、人均GDP在35000美元左右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迪拜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 那么其人均GDP足以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6位 , 这显然是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 。迪拜实行免费医疗和教育 ,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往往是一掷千金:帆船酒店耗资6.5亿美元、迪拜滑雪场耗资3亿美元、哈利法塔耗资15亿美元、迪拜音乐喷泉耗资2.18亿美元、棕榈岛耗资140亿美元、迪拜公主塔耗资4亿美元......如此看来迪拜的土豪之名的确名副其实 。然而这得看和谁比——事实上作为阿联酋首都的阿布扎比的GDP总量约为2603亿美元、人均GDP在110296美元左右 。看见了吗?阿布扎比的人均GDP其实相当于迪拜的3倍多 。事实上阿布扎比才是整个阿联酋石油资源和经济实力位居首位的——阿布扎比占据了阿联酋石油出口财富的94% 。由此可见迪拜尽管是一个世界级的土豪 , 然而其事实的经济实力并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强——至少在迪拜旁边就有更为土豪却相对低调得多的阿布扎比 。那么是什么使我们造成了迪拜更为土豪的错觉呢?根据考古发现证明:迪拜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存在人类活动的遗迹 , 然而在接下来的数千年间迪拜却始终处于世界历史中被遗忘的角落位置 。直到1966年迪拜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同中东其他地区一样:转机来自于石油资源的发现 。迪拜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得以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 ,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然而这一时期迪拜的发展无论是与科威特、卡塔尔等国或是阿联酋内部的阿布扎比酋长国比起来都还是相对滞后 , 因为迪拜尽管生产石油 , 却还是无法与这些地区相比——正如上文所说的阿布扎比一地就占据了整个阿联酋94%左右的石油资源 , 而迪拜所占份额还不足6% 。况且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 那么一旦石油耗尽之后迪拜又依靠什么作为发展的动力支撑呢?迪拜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迪拜走上了一条与中东其他地区所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迪拜和中东其他产油地区一样都几乎完全依赖于石油产业 , 然而从90年代起迪拜启动了一个以“城市营销”为核心 , 以旅游、会展为业态的发展计划 。说的通俗直白一些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为网红 , 然后利用超高的知名度吸引各国游客前来迪拜观光、各种会展前来迪拜开展 。正是在这一思维的指导下迪拜打造出了全球最顶级的酒店、世界第一高塔、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音乐喷泉、世界最大的黄金市场......迪拜这种处处争当世界第一的作风不只停留在城市建设方面 , 在活动策划等方面也表现得极为明显:1995年迪拜与联合国人居署设立“迪拜奖”——旨在奖励在人类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项目 。2014年迪拜又举办世界上最大的烟花表演:在6分钟内发射了479651枚炮弹 。在迪拜最擅长商业营销的可能莫过于帆船酒店:早在2004年帆船酒店就请来老虎·伍兹在酒店顶层挥杆 , 将高尔夫球击入阿拉伯海湾 。2005年帆船酒店又邀请排名世界第一的网球名将费德勒与美国老将阿加西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2014年帆船酒店又邀请张继科、马龙、刘诗雯和李晓霞等中国国手打了一场乒乓球 。这就是迪拜如此高知名度背后的真相——通过商业营销手段将自己包装打造成为网红 , 从而吸引外国游客和资本的到来 。从2010年起石油产业在迪拜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下降到5%左右 , 事实上迪拜的经济早已脱离了单纯依赖于石油的状态 , 而是广泛涉足旅游、航空、房地产、金融服务等各领域 。这里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 , 因此吸引了大量国际财团的高层人士入住;这里有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 , 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买买买;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 , 吸引了全世界滑雪运动爱好者的观光;这里有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棕榈岛;这里有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马术比赛;这里的海底世界酒店使人们可以在房间里欣赏水下的生物与世界......目前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都集中在迪拜 。当然迪拜也不尽是高楼大厦 , 事实上迪拜老城区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新城区放佛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这里仍随处可见低矮的房屋 , 而在老城区之外则是漫天黄沙 。迪拜街头的确不乏豪车 , 然而任何地方贫富差距总是存在的——在迪拜真正的土豪也只是一小部分 , 绝大多数人仍处于中下阶层 。即使在迪拜豪车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属品 , 路上最多的还是日系车 , 因为便宜、省油、制冷快、在沙漠地区性能更加稳定 , 所以更适合日常使用 。而迪拜的公交系统也还是较为拥堵的 。在迪拜真正富裕的是当地人 , 然而这一群体之战迪拜总人口12%左右 , 事实上迪拜的绝大部分人口是由外来务工人员构成的 。迪拜的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 , 我国也有一部分人前往迪拜务工 。然而迪拜社会的阶层已然固化 , 因此这些外来务工群体很难融入到当地社会之中 。据统计平均每10个外国人就要供养1个迪拜本地人 , 而一般劳工的工资都在2000迪拉姆(1阿联酋迪拉姆=1.8707人民币)左右 , 这么换算过来还不到4000元人民币 。就算是在从事管理行业的高级人才中同等职位的当地人要比外地人待遇至少高四倍以上 。尽管占迪拜总人口绝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是支撑起迪拜经济发展的劳动力大军 , 然而他们的薪资待遇和本地人可谓是天壤之别:迪拜本土人不用工作就能领到政府发放的津贴 , 甚至可以享受免费的住房福利;相比之下外来务工者只能挤在狭小拥挤的宿舍——这种宿舍大体上和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印度贫民窟的住房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 。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 , 就会有中国人 , 即使是在战乱的伊拉克也有数万中国人 。迪拜更是不用说 , 在迪拜的中国人数量都快超过当地人的数量了 。先来说说去迪拜旅游的中国人 。根据数据显示 , 自2014年以来 , 迪拜的中国游客人数增长了119% , 而2016年至2017年同比增长了41.4% 。迪拜旅游局与中国主要参与者签署了重要协议 , 2018年前五个月创下400,547人次 , 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迪拜旅游局局长Helal Saeed Almarri表示:“我们吸引中国游客的方式是双重的 , 在中国48个城市开展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 , 投资和营销活动 , 并与中国的城市中国准备战略合作 。迪拜将增强中国游客的体验 。2016年为中国公民提供抵达签证 , 与中国国家航空公司的航空运力增加相结合 - 目前每周有30个航班 , 占13% 2017年不间断座位容量的增加 - 也促进了快速增长 。“再来说说投资2010年 , 12名温州企业家刚从迪拜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 , 以寻找日益减少的房地产市场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表示:“自迪拜房地产业经济衰退以来 , 我带领三组投资者前往迪拜调查房产 。”迪拜最有名的龙城就是中国人所建 , 里面大多数都是早年就在迪拜创业至今的中国人 , 其中大多数人已经腰缠万贯 , 赚的盆满钵满 。我们看到网络上很多迪拜的土豪传说 , 大多对象是阿拉伯人 , 那么在阿联酋本地人里 , 到底有没有穷人呢?阿联酋确实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 , 本地人虽然只占到人口的20% , 但其中的确有较高比例的富人 。然而同一般社会构成一样 , 是可以根据贫富会划分出几个阶层的 。一是不同酋长国的贫富比例是不同的 , 阿布扎比本地富人比例最高 , 其次是迪拜 , 后者沙迦等2;二是同为阿联酋本地人 , 也分为“有本地ID”和“无本地ID”的区别 。前者基本都是在阿联酋建国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 , 可享受最优质的国家福利 , 后者所享受的国家福利则有所阉割 , 社会地位往往也不如前者 , 虽然他们都拥有阿联酋护照 , 都可称为本地人(Emirati);三是皇室本地人和普通本地人的境遇自然也不可相提并论 。本地人的公民待遇有多好呢?网络上也流传很多了 , 什么医疗免费啊(*限公立)、教育免费啊(*限公立)、公民还可以向政府申请分房子、分土地、还可以申请一大笔无息贷款等等…(*像分房分地这种好事儿 , 一般只有拥有“本地ID”的纯本地人才能享受的到 。)虽然一些福利并没有像传言来得那么容易获得 , 但也八九不离十啦 。确实阿联酋的公民福利 , 尤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 , 是好的不得了 。可惜阿联酋是没有移民政策的 , 普罗大众就别想着入籍蹭福利这码子好事儿了 。(*然而女性嫁给本地人还是有机会入籍的 , 仅仅只是有机会哦~)在这么好的政府福利下 , 本地人还有哪些赚钱的途径呢?首先 , 当公务员 。大部分本地人都在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工作 , 有人传政府工作收入均可高达好几万迪拉姆起步 , 其实不然 , 因单位和职位而异 。我问了懂行情的朋友 , 政府部门普通职位大约为7000至8000迪拉姆左右(合12000 – 13500人民币) , 国营企业高一些 , 阿布扎比编制的还能再高一些 , 总之阿联酋公务员的工资并没有外界传得那么高 , 但也绝不算低 。阿联酋本地人群中普遍学历不高 , 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 , 就能算是本地人中的精英了 , 这类人就算应届生的薪资要求都要几万迪拉姆起步的 , 但仍然是少数;本地人很少会去私企上班 , 但一些大公司也会雇佣一些本地人 , 往往给很高的薪水总之能力强和学历高的本地人一般要比同等能力和学历的外国人收入要好一些 。或许是为了减轻政府的人力成本 , 政府也会鼓励本地人自己创业 , 当然也给出了一些针对本地人创业的利好政策 。不过似乎大多本地人还是喜欢当公务员吃皇粮…在业余时间 , 本地人还有一个赚外快的生财之道 。就是给开公司的外国人当保人 。阿联酋法律规定外国人想来这里开公司 , 都必须找一个当地人作为担保人(*自由区除外) 。这个保人不但要占你公司股份 , 还要公司法人每年上缴一笔保费 。几千到几万不等 , 具体多少钱就看交情了 , 没有明文规定 , 自愿成交 。有的当地人手上同时担保了好几家公司 , 收入可观 。然而他们一般对公司的具体事务不管不问 , 所以这笔钱来得可谓空手套白狼 。看起来本地人的收入水平还算不错 , 可要知道阿拉伯传统上女人是不工作的 , 而且一个家庭往往拥有好几个小孩 , 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要统统落在男主人的肩膀上 。即使是单身男青年 , 也面临着未来婚姻所需的巨大开支 , 礼金总要有吧 , 婚房总得要吧 , 办喜酒总要花钱吧 , 这些风气其实和中国是一样一样的 , 攀比之风也是很厉害的 。很多本地人不惜举债去筹办婚姻大事 , 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其实很多本地人的生活过得是比较拮据的 , 甚至结不起婚的本地人也大有人在 。写到这里 , 是不是觉得阿联酋本地人好像过得挺好 , 又好像过得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好 。这就对了 。基于良好的社会福利 , 本地人过得再不济也落不到贫穷;而“人人皆土豪”的观点自然更是荒谬 。穷与富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产物 , 大家就不要深究本地人到底是爱逛DUBAI MALL还是龙城了 。阿联酋本地人亦有穷富之分 , 更别提没有天生福利 , 打拼全靠自己的外国人据估计 , 迪拜现任酋长穆罕默德的个人资产至少达70亿英镑 , 整个迪拜王室的资产可能达数千亿美元迪拜王室还善于利用各种投资为自身资产增值 。举世闻名的阿联酋7星级酒店阿拉伯塔就是马克图姆的杰作 , 他对该塔拥有决定性的控制权 。迪拜王室还是迪拜国际资本集团(DIC)拥有者 。此外王室还在迪拜拥有著名的赛马场 。王室的DIC集团此前曾通过收购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和英国高档酒店提高自身资产价值 。ps迪拜最有钱的是王室 。可是王子公主太多了 , 王子有5千人之多 , 几千亿美金是全家族资产 , 分一下 , 到个人就没那么多了 , 谢邀 。由于工作原因 , 我几乎每年都去迪拜一次 。迪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 迪拜现在也“缺钱”!我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可能误解的一些印象 。一、迪拜“有钱” , 但不是传说中的遍地黄金似的的富饶 。1、迪拜上世纪60年代后发现了石油 , 从而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 从波斯湾的迪拜河边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 没错 , 是石油改变了这座城市的第一桶金 , 是在沙漠中建造的城市;2、迪拜是阿拉伯酋长国七个酋长国之一 , 然而它不是最富裕的 , 最富裕的是老大是阿布扎比 , 真正的土豪都集中在阿布扎比 , 因为 , 迪拜的石油很少;3、近些年 , 迪拜也很“缺钱” , 一些大型工程和项目已经延期或取消 , 由于预算的资金太大 , 导致也有“半拉子工程” 。二、迪拜的经济现在是以旅游、贸易、金融为支撑 , 打造中东沙漠中的明珠 , 石油不是迪拜的主要经济来源 。1、迪拜的酋长很睿智 , 早在很多年前 , 他们就意识到石油不是他们长久可持续的产业 , 所以他们早就确立了旅游、贸易等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他们在沙漠中打造了一张张的“世界第一”的名片 , 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 比如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也叫迪拜塔)、世界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七星级帆船酒店、黄金等等 , 这些名片每年为迪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3、他们发展贸易 , 打造国际自由贸易港 。有人说 , 迪拜除了石油其它都需要进口 , 没错 , 迪拜就是在海边的沙漠中 , 也正是这个原因 , 他们大力发展贸易 , 利用中东的地理位置打造国际贸易自由港 。三、阿联酋属于亚洲的高收入国家 , 但不是发达国家 。迪拜在中东属于比较开放的城市(相对于周边的其它国家) , 经济发展很快 , 这些年依靠旅游、贸易风光无限 , 但受石油价格的影响 , 中东的石油经济大不如从前 , 迪拜是高收入地区 , 但阿联酋并不是发达国家 。好了 , 关于的迪拜的介绍是不是有了不同的认识?你来说说吧 。迪拜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堪称是网红级的一个地方:这里有高达828米的哈利法塔、有世界上最豪华的酒店——帆船酒店、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迪拜就是遍地是高楼、豪车的形象 , 那么真实的迪拜果真如此吗?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迪拜究竟是一个国家还是一座城市 。严格意义上迪拜并非联合国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 , 而是属于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简称阿联酋):阿联酋是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乌姆盖万、阿治曼、哈伊马角7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 , 也就是说迪拜本来是一个独立的酋长国 , 后来与其他6个酋长国合并组成今天的阿联酋 。尽管如此构成阿联酋的各个酋长国依然保持着相当的自主性:各自有各自的酋长及政府班底 。事实上阿联酋的首都并不在迪拜 , 而是在阿布扎比——这里拥有阿联酋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艾恩文化遗址 。阿布扎比是阿联酋七大酋长国中面积最大的——67340平方公里的面积占阿联酋国土总面积的86.68% 。实际上长期以来在阿联酋国内阿布扎比和迪拜一直在竞争最大城市的地位 , 然而在国际上阿布扎比的知名度显然不及迪拜 。那么这是因为迪拜比阿联酋更富裕的原因吗?迪拜的GDP总量约为1080亿美金、人均GDP在35000美元左右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迪拜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 那么其人均GDP足以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6位 , 这显然是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 。迪拜实行免费医疗和教育 ,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往往是一掷千金:帆船酒店耗资6.5亿美元、迪拜滑雪场耗资3亿美元、哈利法塔耗资15亿美元、迪拜音乐喷泉耗资2.18亿美元、棕榈岛耗资140亿美元、迪拜公主塔耗资4亿美元......如此看来迪拜的土豪之名的确名副其实 。然而这得看和谁比——事实上作为阿联酋首都的阿布扎比的GDP总量约为2603亿美元、人均GDP在110296美元左右 。看见了吗?阿布扎比的人均GDP其实相当于迪拜的3倍多 。事实上阿布扎比才是整个阿联酋石油资源和经济实力位居首位的——阿布扎比占据了阿联酋石油出口财富的94% 。由此可见迪拜尽管是一个世界级的土豪 , 然而其事实的经济实力并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强——至少在迪拜旁边就有更为土豪却相对低调得多的阿布扎比 。那么是什么使我们造成了迪拜更为土豪的错觉呢?根据考古发现证明:迪拜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存在人类活动的遗迹 , 然而在接下来的数千年间迪拜却始终处于世界历史中被遗忘的角落位置 。直到1966年迪拜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同中东其他地区一样:转机来自于石油资源的发现 。迪拜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得以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 ,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然而这一时期迪拜的发展无论是与科威特、卡塔尔等国或是阿联酋内部的阿布扎比酋长国比起来都还是相对滞后 , 因为迪拜尽管生产石油 , 却还是无法与这些地区相比——正如上文所说的阿布扎比一地就占据了整个阿联酋94%左右的石油资源 , 而迪拜所占份额还不足6% 。况且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 那么一旦石油耗尽之后迪拜又依靠什么作为发展的动力支撑呢?迪拜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迪拜走上了一条与中东其他地区所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迪拜和中东其他产油地区一样都几乎完全依赖于石油产业 , 然而从90年代起迪拜启动了一个以“城市营销”为核心 , 以旅游、会展为业态的发展计划 。说的通俗直白一些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为网红 , 然后利用超高的知名度吸引各国游客前来迪拜观光、各种会展前来迪拜开展 。正是在这一思维的指导下迪拜打造出了全球最顶级的酒店、世界第一高塔、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音乐喷泉、世界最大的黄金市场......迪拜这种处处争当世界第一的作风不只停留在城市建设方面 , 在活动策划等方面也表现得极为明显:1995年迪拜与联合国人居署设立“迪拜奖”——旨在奖励在人类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项目 。2014年迪拜又举办世界上最大的烟花表演:在6分钟内发射了479651枚炮弹 。在迪拜最擅长商业营销的可能莫过于帆船酒店:早在2004年帆船酒店就请来老虎·伍兹在酒店顶层挥杆 , 将高尔夫球击入阿拉伯海湾 。2005年帆船酒店又邀请排名世界第一的网球名将费德勒与美国老将阿加西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2014年帆船酒店又邀请张继科、马龙、刘诗雯和李晓霞等中国国手打了一场乒乓球 。这就是迪拜如此高知名度背后的真相——通过商业营销手段将自己包装打造成为网红 , 从而吸引外国游客和资本的到来 。从2010年起石油产业在迪拜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下降到5%左右 , 事实上迪拜的经济早已脱离了单纯依赖于石油的状态 , 而是广泛涉足旅游、航空、房地产、金融服务等各领域 。这里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 , 因此吸引了大量国际财团的高层人士入住;这里有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 , 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买买买;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 , 吸引了全世界滑雪运动爱好者的观光;这里有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棕榈岛;这里有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马术比赛;这里的海底世界酒店使人们可以在房间里欣赏水下的生物与世界......目前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都集中在迪拜 。当然迪拜也不尽是高楼大厦 , 事实上迪拜老城区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新城区放佛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这里仍随处可见低矮的房屋 , 而在老城区之外则是漫天黄沙 。迪拜街头的确不乏豪车 , 然而任何地方贫富差距总是存在的——在迪拜真正的土豪也只是一小部分 , 绝大多数人仍处于中下阶层 。即使在迪拜豪车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属品 , 路上最多的还是日系车 , 因为便宜、省油、制冷快、在沙漠地区性能更加稳定 , 所以更适合日常使用 。而迪拜的公交系统也还是较为拥堵的 。在迪拜真正富裕的是当地人 , 然而这一群体之战迪拜总人口12%左右 , 事实上迪拜的绝大部分人口是由外来务工人员构成的 。迪拜的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 , 我国也有一部分人前往迪拜务工 。然而迪拜社会的阶层已然固化 , 因此这些外来务工群体很难融入到当地社会之中 。据统计平均每10个外国人就要供养1个迪拜本地人 , 而一般劳工的工资都在2000迪拉姆(1阿联酋迪拉姆=1.8707人民币)左右 , 这么换算过来还不到4000元人民币 。就算是在从事管理行业的高级人才中同等职位的当地人要比外地人待遇至少高四倍以上 。尽管占迪拜总人口绝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是支撑起迪拜经济发展的劳动力大军 , 然而他们的薪资待遇和本地人可谓是天壤之别:迪拜本土人不用工作就能领到政府发放的津贴 , 甚至可以享受免费的住房福利;相比之下外来务工者只能挤在狭小拥挤的宿舍——这种宿舍大体上和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印度贫民窟的住房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 。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 , 就会有中国人 , 即使是在战乱的伊拉克也有数万中国人 。迪拜更是不用说 , 在迪拜的中国人数量都快超过当地人的数量了 。先来说说去迪拜旅游的中国人 。根据数据显示 , 自2014年以来 , 迪拜的中国游客人数增长了119% , 而2016年至2017年同比增长了41.4% 。迪拜旅游局与中国主要参与者签署了重要协议 , 2018年前五个月创下400,547人次 , 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迪拜旅游局局长Helal Saeed Almarri表示:“我们吸引中国游客的方式是双重的 , 在中国48个城市开展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 , 投资和营销活动 , 并与中国的城市中国准备战略合作 。迪拜将增强中国游客的体验 。2016年为中国公民提供抵达签证 , 与中国国家航空公司的航空运力增加相结合 - 目前每周有30个航班 , 占13% 2017年不间断座位容量的增加 - 也促进了快速增长 。“再来说说投资2010年 , 12名温州企业家刚从迪拜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 , 以寻找日益减少的房地产市场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表示:“自迪拜房地产业经济衰退以来 , 我带领三组投资者前往迪拜调查房产 。”迪拜最有名的龙城就是中国人所建 , 里面大多数都是早年就在迪拜创业至今的中国人 , 其中大多数人已经腰缠万贯 , 赚的盆满钵满 。不知道回答的人里面有多少比例去过迪拜 。我觉得题主你应该自己到迪拜看看再下结论 。以免闹出类似中国人吃不起茶叶蛋 , 印度人富豪才吃方便面这种笑话 。最起码这是被过度神话了 。迪拜的确有很多豪车 , 但也不过如此 , 而且集中在某些特定区域或场合 , 并不比上海北京这种地方特殊 。街头上绝大多数依然是很普通的汽车 。我可以这样说 , 如果论街上全部车辆的平均新旧和价格 , 还低于上海北京 。何况最近阿联酋的经济并不景气 。照片是我从酒店房间随意拍摄的大街 , 你觉得和国内比有什么特别的吗?欢迎关注:云中乔(公众与平台同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