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指的是哪种花,像荷花一样的粉色大花是什么花

1,像荷花一样的粉色大花是什么花 梦见荷花,心情会愉快 。未婚男女梦见荷花,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对象 。已婚女人梦见开放的荷花,能发财 。梦见陌生人向自己赠送荷花,靠朋友,能发财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莲花 。。。。

红瘦指的是哪种花,像荷花一样的粉色大花是什么花

文章插图
2,红瘦指的是哪种花红瘦指的是海棠花 。“绿肥红瘦”指的是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 。“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绿肥红瘦出自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红瘦指的是海棠花 。“绿肥红瘦”指的是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 。“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绿肥红瘦出自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红瘦指的是哪种花,像荷花一样的粉色大花是什么花】
红瘦指的是哪种花,像荷花一样的粉色大花是什么花

文章插图
3,绿肥红瘦的意思指什么 绿肥红瘦的意思是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形容暮春景色 。绿肥红瘦lǜ féi hóng shòu[释义]绿:指叶;红:指花;肥:长得旺;瘦:枯萎 。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 。形容暮春景色 。[语出]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正音]绿;不能读作“lù” 。[用法]含贬义 。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卢隐《窗外的春光》:“这孩子真古怪得可以;十零岁的孩子前途正远大着呢;这春老花残;绿肥红瘦;怎能惹起她那么深切的悲感呢?"[英译]the scene of late spring绿肥红瘦[lǜ féi hóng shòu][释义]绿叶茂盛,花渐凋谢 。指暮春时节 。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出处]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属于名家名句 。翻译: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全诗: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 。发音 lǜ féi hóng shòu释义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 。指暮春时节 。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运用:清华大学校长季羡林的《荷塘月色》出现过
红瘦指的是哪种花,像荷花一样的粉色大花是什么花

文章插图
4,红瘦指的是哪种花海棠花红瘦是指海棠花 。红瘦并不是一种花名,而是形容词,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本意是指红花凋零,但是因为李清照是联想到了家里的海棠花在雨后的样子,才有感而发,因此人们就把红瘦特指海棠花 。“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指的是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 。“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绿肥红瘦出自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海棠花素有“国艳”之誉 。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多生长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可以人工引种栽培 。海棠花是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 。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海棠花在中国古代的栽培历史 。在汉代,海棠花就已经与园林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不论是栽培技术还是种植面积,海棠花在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 。宋代时期,海棠花在唐朝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终于达到鼎盛时期,在当时就被视为“百花之尊” 。元朝战火硝烟不断,很多花卉都受到了牵连,不复唐宋时期的昌盛 。但是海棠不同,它仍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 。中国人民如此喜爱海棠,其根本是在于它的丰厚文化内涵,人们称赞它是“百花之尊”、“花之贵妃”,甚至有“花中神仙”之说,同时将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 。5,花中西施是什么花杜鹃花中西施是指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 。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中国以杜鹃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著称,中国是杜鹃花资源的宝库 。花中西施是指杜鹃花 。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是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科、杜鹃属的常绿灌木、落叶灌木 。又名映山红、山石榴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 。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很广泛 。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中国以杜鹃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著称,中国是杜鹃花资源的宝库 。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 。杜鹃花有刺灌木或小乔木,高1~10米,有时呈攀援状,多分枝,枝粗壮,嫩枝有时有疏毛 。刺腋生,对生,粗壮,长1~5厘米 。叶纸质或近革质,对生或簇生于抑发的侧生短枝上,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少为卵形至匙形,长1.8~11.5厘米,宽1~5.7厘米,顶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或下延,两面无毛或有糙伏毛,或沿中脉和侧脉有疏硬毛,下面脉腋内常有短束毛,边缘常有短缘毛,侧脉纤细,4~7对,在下面稍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2~8毫米,有疏柔毛或无毛;托叶膜质,卵形,顶端芒尖,长3~4毫米,脱落 。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具叶、抑发的侧生短枝的顶部,花梗长2~5毫米,被棕褐色长柔毛;萼管钟形或卵形,长3.5~7毫米,宽4~5.5毫米,外面被棕褐色长柔毛,檐部稍扩大,顶端5裂,裂片广椭圆形,顶端尖,长5~8毫米,宽3~6毫米,具3脉,外面被棕褐色长柔毛,内面被短硬毛;花冠初时白色,后变为淡黄色,钟状,外面密被绢毛,冠管较阔,长约5毫米,喉部有疏长柔毛,花冠裂片5,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0毫米,宽约5.5毫米,广展,顶端圆;花药线状长圆形,伸出,长约3毫米;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多颗,花柱长约4毫米,柱头纺锤形,顶端线2裂,长约2毫米 。浆果大,球形,直径2~4厘米,无毛或有疏柔毛,顶冠以宿存的萼裂片,果皮常厚,种子多数 。花期3~6月 。6,是否是否应是绿肥红瘦 晚风急猛 。②浓睡不消残酒 。唉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①雨疏风骤:雨点稀疏 。③卷帘人 。试问卷帘人,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红花凋零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稀疏:侍女 。④绿肥红瘦 。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指绿叶繁茂 。浓睡,酣睡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李清照[全文]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 。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 。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 。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 。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 。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 。“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 。“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 。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 。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 。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 。“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7,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哪首诗的句子李清照的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简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 。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该句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原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简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 。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