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帝怎么使用虎符,古代统治者使用虎符调兵

齐王发兵,没有使用虎符 。魏晋南北朝时期,调兵遣将仍然习惯使用虎符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兵变,都没有使用虎符 。我们经常把“符合”一词挂在嘴边,其实这个词语就从“虎符”这来的,是说虎符的使用方法,两半之间有一个扣合机关,不同的虎符机关不同,两片虎符必须严丝合缝扣合在一起,达到“符合”标准,才能调动军队 。
【大皇帝怎么使用虎符,古代统治者使用虎符调兵】古代调兵遣将的虎符,如何判断真伪?

大皇帝怎么使用虎符,古代统治者使用虎符调兵

文章插图

虎符是古代兵符的一种,判断兵符真伪,不仅仅是辨别材质的真假,更是要辨别兵符上所雕刻的铭文密码,密码才是关键 。首先,在虎符的制作材质和工艺上,就是普通人难以伪造的 。1、古代的虎符利用贵金属或者玉等材质加工,把当时最顶尖的冶炼、雕刻等技术用在虎符的制作工艺上,这样一来,伪造虎符的成本首先就很高 。2、兵符一分为二,为两半,皇帝一半,将军一半,分别断开的两部分,断面自然形成,再加上纹理的复杂衔接,往往造成虎符断面裂痕的不规则,这种情况下,想要完全伪造出另一半就很难了 。
其次,一符不能调两军,出具虎符调军要验证铭文密码 。1、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兵符,无论哪个朝代一直都是一军一符,从来不可一个虎符调两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虎符的权限和范围 。2、虎符上的铭文记录,是绝对的机密,在皇帝那里保存,一般人不知道哪一个虎符调哪一支军队 。虎符铭文一般有12个字,哪些铭文代表哪些军队,只有皇帝知道,兵符的识别更主要的是靠铭文密码,其次才是材质 。
中国古代皇帝具体是如何用虎符控制兵权的?
虎符,古代兵符的一种,是用来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凭证 。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秦汉已经形成完备严格的使用制度 。一般都是用铜浇铸成虎形,为了便于携带和隐藏,所以都十分小巧,约八到九厘米长,背上及胸腹部都刻有铭文 。比如在西安市郊出土的秦杜虎符上面就刻有铭文:兵甲之符 。右才(在)君,左在杜 。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
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意思是说,这是调动兵马的信物,右半边在帝王手中,左半边在古时候名为杜地的将军手中,凡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就需要两块兵符合在一起,才能派兵 。由此可见,虎符被分为两半,右半留存帝王手中,左半发给地方官员或领兵的将军,需要调动军队时,帝王将右半授予主帅,并由使臣验合方能生效,"符合"一词也就是这么来的 。
通过这种手段,能有效的防止假传军令 。并且,虎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更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之所以这个调兵凭证以虎为形,其一是因为虎乃百兽之王,威武霸气;更重要的是,传说中,虎一直追随于龙,而古代帝王通常自称真龙转世 。据《史记》所载,战国时期,秦国围困赵国国都的时候,魏国公子忌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窃得魏王虎符,夺取了晋鄙的指挥权,才能引兵破秦,救了赵国 。
虎符能调动千军万马,君王是如何防止将军造反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却毫不觉察,不能不佩服祖先智慧 。10公分长的小老虎能调动千军万马,这可马虎不得,要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谁掌握了军权,谁就能掌控国家 。这个铜铸的小玩艺可不简单 。私人订制从史料看,制作虎符比铸钱成本都高 。虎符大多选精铜制作,在铜矿被政府控制,冶炼技术由少数御用工匠掌握的情况下,民间很难得到精铜;有的虎符是黄金制作,成本非常高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