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有哪些 民事诉讼行为有哪些

根据当事人提出诉的内容和目的不同,可以把诉分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和变更之诉 。
一、确认之诉
1.确认之诉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确认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要求法院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存在或者不存在一定法律关系的请求 。
按照当事人诉请目的不同,又可以将确认之诉分为积极的确认之诉和消极的确认之诉 。积极地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与另一方当事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如诉请法院确认与对方当事人之间存在收养关系 。消极的确认之诉,是指要求法院确认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如请求法院确认双方之间不存在婚姻关系 。此外,根据当事人提出的时间不同,确认之诉又分为原始的确认之诉和中间确认之诉 。原始确认之诉,是指在起诉阶段原告向法院提出的确认之诉,是确认之诉的典型形态 。中间确认之诉,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关于诉讼的前提性问题,当事人提出的确认某项法律关系的诉 。
与其他种类的诉相比,确认之诉有以下特点:
(1)确认之诉以当事人之间对某一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有争议为基础 。只有当事人双方对他们之间存在或者不存在某一敏之法律关系产生争执,才有确认之诉的必要,才能提起确认之诉 。
(2)确认之诉的目的只是谋求对一定法律关系存在与否的司法认定 。确认之诉并不预先确定法院裁判内容的强制实现,而只是一种通过法律关系的“公权性”确定来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 。
(3)法院对确认之诉的判决不伴有执行效力 。与给付之诉将强制执行力或变更之诉将形成力作为解决的重点不同,确认之诉专门通过对法律关系司法认定来谋求纠纷的解决,并不要求当事人履行相应的义务 。
2.提起确认之诉的条件
当事人提起确认之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民事法律关系处于不明状态 。当事人双方对于是否存在或者不存在某种法律关系发生争执,这种关系在法院作出判决前尚处于不明状态,而且,这种法律关系应是现在的法律关系,将来的法律关系一般不允许确认 。
(2)存在消除法律关系不明的必要性 。因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明确,被告方的行为会导致原告法律地位的不安定,即有使原告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危险 。
二、给付之诉
1.给付之诉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给付之诉,是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判令对方当事人向自己履行一定的民事给付义务的请求,如请求返还财产、支付货款的请求等 。从历史沿革上看,给付之诉是民事诉讼中最有代表性的形态 。也是司法实践中利用率最高的诉讼类型,在民事领域中,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一旦依法成立,就会产生相应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另一方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其履行义务,就构成给付之诉 。给付之诉具有以下特点:
(1)给付之诉的根本目的,不仅要确认诉方当事人的实体请求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要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特定的民事义务,以谋求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实现 。
(2)给付之诉提起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存在给付纠纷 。这种给付纠纷,应当是当事人之间对是否存在给付请求权以及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发生了争执 。
(3)给付之诉的判决往往是具有执行力 。在取得胜诉判决后,如果义务人拒不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使自己的实体请求权得到满足 。
2.给付之诉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给付之诉可以分为以下种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