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房价为什么高,为什么台北工资收入那么高房价却比不过南

本文目录一览

  • 1,台湾省台北市的房价相当于大陆那些城市的房价呢
  • 2,为什么台北工资收入那么高房价却比不过南
  • 3,台北或高雄的房价是多少
1,台湾省台北市的房价相当于大陆那些城市的房价呢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那么台湾的台北,可以说是类似于省会的一个城市 。那么台北的房价也是我国大多数居民特别关注几件事情,毕竟房价这个问题在我国非常受关注,那么台湾省台北市的房价到底是高还是低,相当于大陆什么级别城市的房价呢?根据有关信息表示台北的房价,其实相对来说可以达到内陆城市二线城市的水平,因为台北相对来说人口比较少,交通发展和气候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经济实力,根据资料显示台湾省的整体经济实力,相对来说在我国能够达到第八位的水平,所以相对来说经济水平已经非常发达,所以说台北市的房价也会相对来说比较高,超过一大部分的三线城市能够达到二线城市的水平,然后就是台北市作为台湾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相对来说比我国其他一些主要城市的人口少很多,所以台北市虽然经济非常发达,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整体的房价水平只能够,达到我国大陆的二线城市水平 。那么除了这一些主观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客观方面的因素,那么就是气候因素,因为我国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但是台湾省整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生意兄弟来说气温变化会比较突出,一些,受到全球变暖和特殊气候影响比较大,会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所以对于本来居民就比较少的,台湾省来说影响非常大,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房价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的物价水平台湾的物价使用的都是特殊的货币并没有完全实行人民币的形式,所以当地的物价水平非常的高,整体的物价与大陆物价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通过物价来进行对比的话,台北市的物价比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都要高很多,所以综合来看换算成人民币进行对比台北市的整体房价相当于我国二线城市的水平 。
台北房价为什么高,为什么台北工资收入那么高房价却比不过南

文章插图
2,为什么台北工资收入那么高房价却比不过南房价高是因为某一段时期内,国家鼓励房地产行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房价一直居高不下 。而我们的工资水平,是根据人均GDP和经济发展以及当地生活水平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房价高,工资低,工资买不起房子,是社会现实问题
3,台北或高雄的房价是多少台湾房价不高,台北之外的房价简直便宜到不像话 。桃园、高雄、台中人均GDP非常高,在大中华区名列前茅,但是这样非常发达和繁华的城市,房价却只有1万出头 。我们认为台湾房产被低估,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更何况因为历史原因,台湾拥有独特的医疗、人文、经济环境,买入台湾房产后可自由进出台湾 。台湾房价不高,台北之外的房价简直便宜到不像话 。桃园、高雄、台中人均GDP非常高,在大中华区名列前茅,但是这样非常发达和繁华的城市,房价却只有1万出头 。我们认为台湾房产被低估,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更何况因为历史原因,台湾拥有独特的医疗、人文、经济环境,买入台湾房产后可自由进出台湾 。台湾省的房子普遍低矮破旧,市容市貌跟内地完全没法比!台湾省有三大都市圈,从南到北依次是高雄、台中和台北,即便是最好的3个城市,依旧存在很多破旧建筑,至于其他普通城市就更不用说,老旧建筑比比皆是,尤其是台南,七八十年前的老房子里面还住着人,走在街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台湾省明明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为什么建筑会如此老旧呢?其实,台湾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经掌握了相当优秀的基建水平,然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到上世纪90年代才慢慢停止,一直保持到今天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省的发展速度就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基建方面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缓慢,甚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内地,房子的产权通常都是70年,到期之后需要续约,可是在台湾,房子都是永久产权的,可以传给儿子和孙子,可谓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永久产权,听起来很让人心动,让人有一种安心踏实的感觉,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拆迁,无法重建就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早在几十年前,甚至100年前,台湾省的房子就在地主手里进行了代代相传,莫说是房子,仅是土地就值很多钱,开发商想要拆迁或者重建,就必须要说服地主卖掉土地,同时也卖掉房子,然后才能开工 。可是,在地主看来,把旧房子拆除再重建,本身就是一件很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事情,无论是新房还是旧房,反正都是租给别人,那为什么还要翻新呢?所以,他们通常不会同意,而开发商也的确拿不出足以让地主动心的条件 。台湾省在拆迁的时候,通常选择“先建后拆”的方式,基本不会选择暴力强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台中的彩虹眷村,这个村庄原本就是要被拆除的,全村人都搬走了,可是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从村子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坚决反对拆迁,怎么也不愿意搬走,后来,整个村子真的没有被拆迁,反而变成了一个景点,被保存了下来 。类似的情况在台湾省时常发生,因为土地和房屋都是永久产权的,所以一块土地可能被几个儿女共同持有,只要有一个人不同意,就没有办法拆迁 。除此之外,有很多老旧的居民楼,其所在的土地,也是几十上百位业主共同持有的,只要有一个人不签字,也没有办法拆迁,但是,想要让所有的人都同意,一个字,难,总有人想趁机捞一笔 。正是因为如此,台湾省的老旧房屋在拆迁的时候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台湾省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十分缓慢,在各大城市闲逛的时候,能够看到各种老旧低矮的建筑,40年前的老房子,甚至80年前的老房子,如今还都住着人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各大城市的街道虽然不算宽敞,但是足够干净,虽然路上没有时时工作的清洁工,也没有随处可见的垃圾桶,但是街道依旧维持的很干净,这是因为台湾人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不会随手乱丢垃圾 。很多游客在台湾旅游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不是看到满大街的中文,甚至怀疑自己到了某个东南亚小国,就是因为房子太破旧了 。如此情景,台湾人也有人提出了反思,也开始对永久产权提出了质疑,一代一代传承房子,房东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耽误了城市的更新,这真的正确吗?正确不正确不知道,但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有很大弊端的决定,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其实,台湾省也有一些崭新的建筑,也有一些花园小区,比如说台北101附近的台北花园,还有陶朱隐园等小区,环境设施都是很棒的,只是面积不太大而已 。可是,这样的小区,并不是一般人能住的,房价太高了,属于豪宅级别,其实,台湾的土地十分稀缺,但凡小区里面有一个院子,可以种点花草进行一下绿化的都算是豪宅 。反观内地,试问哪一个小区会没有院子和绿化呢?但,这也算是豪宅吗?由此可见,台湾人在住房方面,跟内地是没办法比的!台湾省的房子虽然老旧,但房价还是蛮高的!台湾省主要有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新北市、新竹市、桃园市、高雄市7大城市 。这些城市的房价都非常高,由低到高依次是:台南市:17.9万台币/台坪高雄市:20.7万台币/台坪桃园市:20.78万台币/台坪台中市:22.9万台币/台坪新竹市:24.16万台币/台坪新北市:36.59万台币/台坪台北市:68.39万台币/台坪动辄便是几十万元,看起来还是很高的,不过这里使用的是台币,面积单位是台坪,将其转化为人民币和平方米来计算之后,就顺眼多了 。台湾人买房子,通常都喜欢面积为90平左右的小房子,不同城市的房价如下:台南市90平:110万高雄市90平:127万桃园市90平:128万台中市90平:140万新竹市90平:149万新北市90平:225万台北市90平:408万整体来说,台湾省的房价还是蛮高的,但是跟国内的一线城市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其实在台湾,除了包租公之外,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都是差不多的,贫富差异不大,所以,台湾的年轻人都没有什么攀比心,也没有什么进取心,都习惯了自得其乐的生活,习惯了平淡的快乐,这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但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对此,你怎么看呢?台湾房价不高,台北之外的房价简直便宜到不像话 。桃园、高雄、台中人均GDP非常高,在大中华区名列前茅,但是这样非常发达和繁华的城市,房价却只有1万出头 。我们认为台湾房产被低估,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更何况因为历史原因,台湾拥有独特的医疗、人文、经济环境,买入台湾房产后可自由进出台湾 。台湾省的房子普遍低矮破旧,市容市貌跟内地完全没法比!台湾省有三大都市圈,从南到北依次是高雄、台中和台北,即便是最好的3个城市,依旧存在很多破旧建筑,至于其他普通城市就更不用说,老旧建筑比比皆是,尤其是台南,七八十年前的老房子里面还住着人,走在街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台湾省明明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为什么建筑会如此老旧呢?其实,台湾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经掌握了相当优秀的基建水平,然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到上世纪90年代才慢慢停止,一直保持到今天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省的发展速度就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基建方面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缓慢,甚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内地,房子的产权通常都是70年,到期之后需要续约,可是在台湾,房子都是永久产权的,可以传给儿子和孙子,可谓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永久产权,听起来很让人心动,让人有一种安心踏实的感觉,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拆迁,无法重建就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早在几十年前,甚至100年前,台湾省的房子就在地主手里进行了代代相传,莫说是房子,仅是土地就值很多钱,开发商想要拆迁或者重建,就必须要说服地主卖掉土地,同时也卖掉房子,然后才能开工 。可是,在地主看来,把旧房子拆除再重建,本身就是一件很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事情,无论是新房还是旧房,反正都是租给别人,那为什么还要翻新呢?所以,他们通常不会同意,而开发商也的确拿不出足以让地主动心的条件 。台湾省在拆迁的时候,通常选择“先建后拆”的方式,基本不会选择暴力强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台中的彩虹眷村,这个村庄原本就是要被拆除的,全村人都搬走了,可是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从村子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坚决反对拆迁,怎么也不愿意搬走,后来,整个村子真的没有被拆迁,反而变成了一个景点,被保存了下来 。类似的情况在台湾省时常发生,因为土地和房屋都是永久产权的,所以一块土地可能被几个儿女共同持有,只要有一个人不同意,就没有办法拆迁 。除此之外,有很多老旧的居民楼,其所在的土地,也是几十上百位业主共同持有的,只要有一个人不签字,也没有办法拆迁,但是,想要让所有的人都同意,一个字,难,总有人想趁机捞一笔 。正是因为如此,台湾省的老旧房屋在拆迁的时候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台湾省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十分缓慢,在各大城市闲逛的时候,能够看到各种老旧低矮的建筑,40年前的老房子,甚至80年前的老房子,如今还都住着人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各大城市的街道虽然不算宽敞,但是足够干净,虽然路上没有时时工作的清洁工,也没有随处可见的垃圾桶,但是街道依旧维持的很干净,这是因为台湾人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不会随手乱丢垃圾 。很多游客在台湾旅游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不是看到满大街的中文,甚至怀疑自己到了某个东南亚小国,就是因为房子太破旧了 。如此情景,台湾人也有人提出了反思,也开始对永久产权提出了质疑,一代一代传承房子,房东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耽误了城市的更新,这真的正确吗?正确不正确不知道,但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有很大弊端的决定,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其实,台湾省也有一些崭新的建筑,也有一些花园小区,比如说台北101附近的台北花园,还有陶朱隐园等小区,环境设施都是很棒的,只是面积不太大而已 。可是,这样的小区,并不是一般人能住的,房价太高了,属于豪宅级别,其实,台湾的土地十分稀缺,但凡小区里面有一个院子,可以种点花草进行一下绿化的都算是豪宅 。反观内地,试问哪一个小区会没有院子和绿化呢?但,这也算是豪宅吗?由此可见,台湾人在住房方面,跟内地是没办法比的!台湾省的房子虽然老旧,但房价还是蛮高的!台湾省主要有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新北市、新竹市、桃园市、高雄市7大城市 。这些城市的房价都非常高,由低到高依次是:台南市:17.9万台币/台坪高雄市:20.7万台币/台坪桃园市:20.78万台币/台坪台中市:22.9万台币/台坪新竹市:24.16万台币/台坪新北市:36.59万台币/台坪台北市:68.39万台币/台坪动辄便是几十万元,看起来还是很高的,不过这里使用的是台币,面积单位是台坪,将其转化为人民币和平方米来计算之后,就顺眼多了 。台湾人买房子,通常都喜欢面积为90平左右的小房子,不同城市的房价如下:台南市90平:110万高雄市90平:127万桃园市90平:128万台中市90平:140万新竹市90平:149万新北市90平:225万台北市90平:408万整体来说,台湾省的房价还是蛮高的,但是跟国内的一线城市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其实在台湾,除了包租公之外,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都是差不多的,贫富差异不大,所以,台湾的年轻人都没有什么攀比心,也没有什么进取心,都习惯了自得其乐的生活,习惯了平淡的快乐,这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但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对此,你怎么看呢? 一直以来,太仓似乎都活在昆山的背后,比起昆山的百强第一、京沪高铁、11号线、小台北...我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太仓的房价居高不下! 百强县、德企之乡、长江口、离上海最近城市、浏河、碧桂园、沪通铁路、G15…这些标签在近年一定已被很多上海人熟知,没错,我们说的就是上海的北大门——太仓 。一直以来,太仓似乎都活在昆山的背后,比起昆山的百强第一、京沪高铁、11号线、小台北这些名头,太仓的级别明显差了好几条街,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看看今年的太仓市场,一定有不少开发商惋叹:进晚了!洼地城市,火热上线 太仓本身即是沿沪市场上的价格洼地城市,对于最为邻近上海市区的城市之一,8000多的住宅单价足以对外溢需求形成够强的吸引力,在市场逐渐起势的15、16年,受到高度的关注,我们回顾环上海2015、2016年的房价格局,太仓的价格增量紧随基建、产业更强的昆山,远超南通、嘉兴、平湖,苏州下辖环沪县市均进入万元时代 。今年随着“沪九条”的落地,大量的刚需、刚改群体和投资客被挤入太仓,房价急速飙升,市场供不应求, “日光”“时光”频出,整个楼市上半年的业绩爆表 。尤其是“红五月”将全年的行情带入高潮,我们年中左右曾走访多次,主城、新区、浏河等热门区域可以说是一房难求,包括二手房市场 。当地中介市场形容:“有上海客户带着钱,直接问有房吗,有房就买,没有直接去下一家,挨家挨户地问” 。同行的描述多少有些夸张,但足以见今年太仓市场的火热程度 。数据显示,全年太仓市场商品住宅成交199万方,较2015年全年增幅78.5%,且成交均价从8644元/㎡狂飙至11601元/㎡,增长率34.2% 。外溢大潮,止步10月 其实,自8月苏州限购开始,太仓、昆山等地的调控举措即已不远,当时并无明确规定,但在持续走高的房价下,10月终究还是启动限购,连“1套”的机会都没给,外地客直接over,没了外导需求,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据当地机构的数据,太仓上半年外地客户成交比例达50%,结合后续的跟进监测,至限购前夕,热门板块外部客户比例占据50~60%,陆渡、浏河则高达70~90% 。高占比的外部需求支撑遇上限购,外部投资需求一次性筛选完毕,研究显示这一波可能将折损掉80%的外部需求,外溢大潮逐渐止步 。没有轨交、没有高铁、进城通路有限、规划力度一般,凭借离沪40公里这一优势下的“一亩三分地”,太仓即能博得如此多外部客户的青睐,原因几何?下面就来盘点下关于娄城太仓的事儿 。区位交通 太仓位于长江口,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北接常熟,是距离上海核心区最近的城市(直线距离40公里,驱车1小时),从距离上来看确实是承接上海外溢的第一圈层 。如果仅有公路的导入通路,这样的外溢市场曾经受到很多同行的怀疑,而太仓用事实证明距离可以弥补一切,驱车亦或是公共交通都不是问题 。至于规划的沪通铁路能带来多大的能量,并不确定;轨交暂时也只是一厢情愿(详见太仓2010-2030城市总规),仅单凭一条G15、一条沪太路即助推了太仓今年的红市 。沈海高速G15:最主要的交通通路,路况 ,高速下口即位于新区、陆渡交界,这也是促成新区上海客户占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沪太路-蕰川公路:自宝山至浏河的主要线路之一,路况不佳,集卡云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碧桂园·凤凰城的热销;G204国道:路况一般,途径科教新城,进入主城便捷度较低 沪通铁路(规划中):在建的沪通铁路,分为安亭段和四团段,相比而言,太仓站为四团段出沪的第一站,虽然是客货两运铁路,但连通了外高桥、曹路、上海东(浦东机场)等区域,想象空间还是存在的 地面主干道路(努力中):嘉定城北路和太仓的白云渡路跨河打通,这是一条流传了多年的消息,落地时间不定,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连通,对于今后的地缘流动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而事实上,在交通层面沪娄同城还算进展快速,目前已经开通了多条公交线路与上海进行对接:太嘉线,由太仓朝阳路公交站至上海嘉定北站,15min换乘轨交;沪浏线,由浏河汽车站至上海美兰湖站;嘉陆线,由陆渡至上海嘉定北站;嘉华线,由浏河汽车站至嘉定北站 建立这样的跨省级快速公交体系,且运量和班次还在逐步增加,可见即使没有轨交、没有高铁、通路不多,也不会阻止沪娄同城的进展 。毕竟最快不到20min的跨省时间,相比于沪北10000多的价格剪刀差,确实还挺划算,尤其对地缘客户来说 。经济人口 太仓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人均GDP15.5万元,连续多年位列百强县前十名,但经济总量仅占昆山总量的1/3,落差2000亿,相比之下,还是稍弱一些 。城市经济主要以产业投资为主,是出了名的德企之乡,外资经济导向明显 。德企之乡,名副其实 外资规模工业比重49.2%;核心区外资比重占据50%;入驻德企超过230余家 外资规模工业优势突出,全市总计入驻德企超过230余家,主要集中为高端制造、汽车配件等产业类型,而我们来看邻近的嘉定则以汽车制造为特强产业,新兴制造业为支柱,从这个维度上看,沪娄两地具备产业关联的基础 。此外,太仓港也望成为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港口,并且未来沪通铁路的货运功能,是要连接上海临港四团和太仓港的,如此一来,貌似坐实了配套港口一说 。如果说“开放”是一个城市发展提升的趋势之一(可参阅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那么“外资经济+港口”特征的太仓 是走在这个方向上的一员 。再看人口,太仓近几年的常住人口稳定,而且非常的稳定,至2015年的常住人口为71万人,本地户籍人口仅为48万人 。即使在此轮热潮前,本身存在着上海自然外溢现象,但从常住人口的数量表现来看没有直观变化,可见往年的人口流动并没有形成一股趋势 。从人口格局来看,主城区集中度最高,如果算上科教新城和陆渡,城区集中人口30多万,所以单从需求来看,房企应该在何处布局应该也可以有个粗略的概念了 。况且科教新城、新区两个区域还是政府重点发展的区域,尤其科教新城,城市配套还不完善,人口的导进才刚刚开始,暂且不说陆渡还有大片空地 。城区的优质资源、交通条件不仅对本区人口形成粘性,也是乡镇、外溢人口的置业 ,未来主城的的人口规模只增不减 。城市格局 既然我们已经提到太仓的人口格局,那不妨来看看太仓各区的情况: 从行政上来说,太仓分为主城区、科教新城、浏河、港区、璜泾、沙溪,城市总体向东、向南发展,沿沪、向沪的趋势明显,主城概念扩大,以致于像陆渡也已并入主城片区 。城市功能格局主城 | 坐拥 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商业资源和紧邻高速下口,即使是在市场调控期仍然是最为安全的投资地带 。科教新城 | 类似于金鸡湖规划,以天镜湖为中心建立集科教文化、生态宜居及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是多数当地人的改善去处 。港区 | 即使定位太仓第二核心城区,港口产城,但必定逃脱不了工业区的标签 。浏河 | 太仓东部乡镇,以长江口度假区为噱头,因碧桂园凤凰城的热炒而大火,宝山导入相对便捷 。沙溪 | 中部乡镇,以沙溪古镇闻名,产业主要为台商投资的企业园区 。璜泾 | 最北端乡镇,镇区最小,民营小企业发达,是太仓人眼中比较有钱的乡镇 太仓城市功能的集中度高,主城、科教新城囊括了全市 质的教育、商业资源,居住条件优质,其他乡镇综合来看略显不足 。城市未来的发展仍将延续主城发展新区,新城配套升级的态势,向东、向南、紧邻上海的趋势不会改变 。不过其他乡镇凭借城市整体利好和自身独有的特点,在今年也吸引了大批的外来置业客户,其中得益于碧桂园在沪的造势,让本来并不太具名气的长江口度假区-浏河,大火了一把;港区的产城性质,投资客趋之已久 。千亿经济、外资导向、人口稳定、新城起步、环境优质、房价洼地…… 透过太仓,我们看到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江南小城 。即使已经限购,但作为最为邻近上海的城市,环沪的红利必定是长期的,太仓的布局机会值得细细研究 。一座城池的好,当市场起势之后才认知到,必定是会“进晚了”,也印证了当下城市周期盖过行业周期的大趋势,提前研究城市,提前挖掘一个城市的板块价值才是长远布局的良策台湾房价不高,台北之外的房价简直便宜到不像话 。桃园、高雄、台中人均GDP非常高,在大中华区名列前茅,但是这样非常发达和繁华的城市,房价却只有1万出头 。我们认为台湾房产被低估,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更何况因为历史原因,台湾拥有独特的医疗、人文、经济环境,买入台湾房产后可自由进出台湾 。台湾省的房子普遍低矮破旧,市容市貌跟内地完全没法比!台湾省有三大都市圈,从南到北依次是高雄、台中和台北,即便是最好的3个城市,依旧存在很多破旧建筑,至于其他普通城市就更不用说,老旧建筑比比皆是,尤其是台南,七八十年前的老房子里面还住着人,走在街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台湾省明明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为什么建筑会如此老旧呢?其实,台湾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经掌握了相当优秀的基建水平,然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到上世纪90年代才慢慢停止,一直保持到今天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省的发展速度就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基建方面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缓慢,甚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内地,房子的产权通常都是70年,到期之后需要续约,可是在台湾,房子都是永久产权的,可以传给儿子和孙子,可谓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永久产权,听起来很让人心动,让人有一种安心踏实的感觉,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拆迁,无法重建就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早在几十年前,甚至100年前,台湾省的房子就在地主手里进行了代代相传,莫说是房子,仅是土地就值很多钱,开发商想要拆迁或者重建,就必须要说服地主卖掉土地,同时也卖掉房子,然后才能开工 。可是,在地主看来,把旧房子拆除再重建,本身就是一件很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事情,无论是新房还是旧房,反正都是租给别人,那为什么还要翻新呢?所以,他们通常不会同意,而开发商也的确拿不出足以让地主动心的条件 。台湾省在拆迁的时候,通常选择“先建后拆”的方式,基本不会选择暴力强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台中的彩虹眷村,这个村庄原本就是要被拆除的,全村人都搬走了,可是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从村子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坚决反对拆迁,怎么也不愿意搬走,后来,整个村子真的没有被拆迁,反而变成了一个景点,被保存了下来 。类似的情况在台湾省时常发生,因为土地和房屋都是永久产权的,所以一块土地可能被几个儿女共同持有,只要有一个人不同意,就没有办法拆迁 。除此之外,有很多老旧的居民楼,其所在的土地,也是几十上百位业主共同持有的,只要有一个人不签字,也没有办法拆迁,但是,想要让所有的人都同意,一个字,难,总有人想趁机捞一笔 。正是因为如此,台湾省的老旧房屋在拆迁的时候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台湾省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十分缓慢,在各大城市闲逛的时候,能够看到各种老旧低矮的建筑,40年前的老房子,甚至80年前的老房子,如今还都住着人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各大城市的街道虽然不算宽敞,但是足够干净,虽然路上没有时时工作的清洁工,也没有随处可见的垃圾桶,但是街道依旧维持的很干净,这是因为台湾人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不会随手乱丢垃圾 。很多游客在台湾旅游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不是看到满大街的中文,甚至怀疑自己到了某个东南亚小国,就是因为房子太破旧了 。如此情景,台湾人也有人提出了反思,也开始对永久产权提出了质疑,一代一代传承房子,房东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耽误了城市的更新,这真的正确吗?正确不正确不知道,但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有很大弊端的决定,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其实,台湾省也有一些崭新的建筑,也有一些花园小区,比如说台北101附近的台北花园,还有陶朱隐园等小区,环境设施都是很棒的,只是面积不太大而已 。可是,这样的小区,并不是一般人能住的,房价太高了,属于豪宅级别,其实,台湾的土地十分稀缺,但凡小区里面有一个院子,可以种点花草进行一下绿化的都算是豪宅 。反观内地,试问哪一个小区会没有院子和绿化呢?但,这也算是豪宅吗?由此可见,台湾人在住房方面,跟内地是没办法比的!台湾省的房子虽然老旧,但房价还是蛮高的!台湾省主要有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新北市、新竹市、桃园市、高雄市7大城市 。这些城市的房价都非常高,由低到高依次是:台南市:17.9万台币/台坪高雄市:20.7万台币/台坪桃园市:20.78万台币/台坪台中市:22.9万台币/台坪新竹市:24.16万台币/台坪新北市:36.59万台币/台坪台北市:68.39万台币/台坪动辄便是几十万元,看起来还是很高的,不过这里使用的是台币,面积单位是台坪,将其转化为人民币和平方米来计算之后,就顺眼多了 。台湾人买房子,通常都喜欢面积为90平左右的小房子,不同城市的房价如下:台南市90平:110万高雄市90平:127万桃园市90平:128万台中市90平:140万新竹市90平:149万新北市90平:225万台北市90平:408万整体来说,台湾省的房价还是蛮高的,但是跟国内的一线城市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其实在台湾,除了包租公之外,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都是差不多的,贫富差异不大,所以,台湾的年轻人都没有什么攀比心,也没有什么进取心,都习惯了自得其乐的生活,习惯了平淡的快乐,这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但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对此,你怎么看呢? 一直以来,太仓似乎都活在昆山的背后,比起昆山的百强第一、京沪高铁、11号线、小台北...我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太仓的房价居高不下! 百强县、德企之乡、长江口、离上海最近城市、浏河、碧桂园、沪通铁路、G15…这些标签在近年一定已被很多上海人熟知,没错,我们说的就是上海的北大门——太仓 。一直以来,太仓似乎都活在昆山的背后,比起昆山的百强第一、京沪高铁、11号线、小台北这些名头,太仓的级别明显差了好几条街,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看看今年的太仓市场,一定有不少开发商惋叹:进晚了!洼地城市,火热上线 太仓本身即是沿沪市场上的价格洼地城市,对于最为邻近上海市区的城市之一,8000多的住宅单价足以对外溢需求形成够强的吸引力,在市场逐渐起势的15、16年,受到高度的关注,我们回顾环上海2015、2016年的房价格局,太仓的价格增量紧随基建、产业更强的昆山,远超南通、嘉兴、平湖,苏州下辖环沪县市均进入万元时代 。今年随着“沪九条”的落地,大量的刚需、刚改群体和投资客被挤入太仓,房价急速飙升,市场供不应求, “日光”“时光”频出,整个楼市上半年的业绩爆表 。尤其是“红五月”将全年的行情带入高潮,我们年中左右曾走访多次,主城、新区、浏河等热门区域可以说是一房难求,包括二手房市场 。当地中介市场形容:“有上海客户带着钱,直接问有房吗,有房就买,没有直接去下一家,挨家挨户地问” 。同行的描述多少有些夸张,但足以见今年太仓市场的火热程度 。数据显示,全年太仓市场商品住宅成交199万方,较2015年全年增幅78.5%,且成交均价从8644元/㎡狂飙至11601元/㎡,增长率34.2% 。外溢大潮,止步10月 其实,自8月苏州限购开始,太仓、昆山等地的调控举措即已不远,当时并无明确规定,但在持续走高的房价下,10月终究还是启动限购,连“1套”的机会都没给,外地客直接over,没了外导需求,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据当地机构的数据,太仓上半年外地客户成交比例达50%,结合后续的跟进监测,至限购前夕,热门板块外部客户比例占据50~60%,陆渡、浏河则高达70~90% 。高占比的外部需求支撑遇上限购,外部投资需求一次性筛选完毕,研究显示这一波可能将折损掉80%的外部需求,外溢大潮逐渐止步 。没有轨交、没有高铁、进城通路有限、规划力度一般,凭借离沪40公里这一优势下的“一亩三分地”,太仓即能博得如此多外部客户的青睐,原因几何?下面就来盘点下关于娄城太仓的事儿 。区位交通 太仓位于长江口,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北接常熟,是距离上海核心区最近的城市(直线距离40公里,驱车1小时),从距离上来看确实是承接上海外溢的第一圈层 。如果仅有公路的导入通路,这样的外溢市场曾经受到很多同行的怀疑,而太仓用事实证明距离可以弥补一切,驱车亦或是公共交通都不是问题 。至于规划的沪通铁路能带来多大的能量,并不确定;轨交暂时也只是一厢情愿(详见太仓2010-2030城市总规),仅单凭一条G15、一条沪太路即助推了太仓今年的红市 。沈海高速G15:最主要的交通通路,路况 ,高速下口即位于新区、陆渡交界,这也是促成新区上海客户占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沪太路-蕰川公路:自宝山至浏河的主要线路之一,路况不佳,集卡云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碧桂园·凤凰城的热销;G204国道:路况一般,途径科教新城,进入主城便捷度较低 沪通铁路(规划中):在建的沪通铁路,分为安亭段和四团段,相比而言,太仓站为四团段出沪的第一站,虽然是客货两运铁路,但连通了外高桥、曹路、上海东(浦东机场)等区域,想象空间还是存在的 地面主干道路(努力中):嘉定城北路和太仓的白云渡路跨河打通,这是一条流传了多年的消息,落地时间不定,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连通,对于今后的地缘流动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而事实上,在交通层面沪娄同城还算进展快速,目前已经开通了多条公交线路与上海进行对接:太嘉线,由太仓朝阳路公交站至上海嘉定北站,15min换乘轨交;沪浏线,由浏河汽车站至上海美兰湖站;嘉陆线,由陆渡至上海嘉定北站;嘉华线,由浏河汽车站至嘉定北站 建立这样的跨省级快速公交体系,且运量和班次还在逐步增加,可见即使没有轨交、没有高铁、通路不多,也不会阻止沪娄同城的进展 。毕竟最快不到20min的跨省时间,相比于沪北10000多的价格剪刀差,确实还挺划算,尤其对地缘客户来说 。经济人口 太仓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人均GDP15.5万元,连续多年位列百强县前十名,但经济总量仅占昆山总量的1/3,落差2000亿,相比之下,还是稍弱一些 。城市经济主要以产业投资为主,是出了名的德企之乡,外资经济导向明显 。德企之乡,名副其实 外资规模工业比重49.2%;核心区外资比重占据50%;入驻德企超过230余家 外资规模工业优势突出,全市总计入驻德企超过230余家,主要集中为高端制造、汽车配件等产业类型,而我们来看邻近的嘉定则以汽车制造为特强产业,新兴制造业为支柱,从这个维度上看,沪娄两地具备产业关联的基础 。此外,太仓港也望成为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港口,并且未来沪通铁路的货运功能,是要连接上海临港四团和太仓港的,如此一来,貌似坐实了配套港口一说 。如果说“开放”是一个城市发展提升的趋势之一(可参阅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那么“外资经济+港口”特征的太仓 是走在这个方向上的一员 。再看人口,太仓近几年的常住人口稳定,而且非常的稳定,至2015年的常住人口为71万人,本地户籍人口仅为48万人 。即使在此轮热潮前,本身存在着上海自然外溢现象,但从常住人口的数量表现来看没有直观变化,可见往年的人口流动并没有形成一股趋势 。从人口格局来看,主城区集中度最高,如果算上科教新城和陆渡,城区集中人口30多万,所以单从需求来看,房企应该在何处布局应该也可以有个粗略的概念了 。况且科教新城、新区两个区域还是政府重点发展的区域,尤其科教新城,城市配套还不完善,人口的导进才刚刚开始,暂且不说陆渡还有大片空地 。城区的优质资源、交通条件不仅对本区人口形成粘性,也是乡镇、外溢人口的置业 ,未来主城的的人口规模只增不减 。城市格局 既然我们已经提到太仓的人口格局,那不妨来看看太仓各区的情况: 从行政上来说,太仓分为主城区、科教新城、浏河、港区、璜泾、沙溪,城市总体向东、向南发展,沿沪、向沪的趋势明显,主城概念扩大,以致于像陆渡也已并入主城片区 。城市功能格局主城 | 坐拥 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商业资源和紧邻高速下口,即使是在市场调控期仍然是最为安全的投资地带 。科教新城 | 类似于金鸡湖规划,以天镜湖为中心建立集科教文化、生态宜居及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是多数当地人的改善去处 。港区 | 即使定位太仓第二核心城区,港口产城,但必定逃脱不了工业区的标签 。浏河 | 太仓东部乡镇,以长江口度假区为噱头,因碧桂园凤凰城的热炒而大火,宝山导入相对便捷 。沙溪 | 中部乡镇,以沙溪古镇闻名,产业主要为台商投资的企业园区 。璜泾 | 最北端乡镇,镇区最小,民营小企业发达,是太仓人眼中比较有钱的乡镇 太仓城市功能的集中度高,主城、科教新城囊括了全市 质的教育、商业资源,居住条件优质,其他乡镇综合来看略显不足 。城市未来的发展仍将延续主城发展新区,新城配套升级的态势,向东、向南、紧邻上海的趋势不会改变 。不过其他乡镇凭借城市整体利好和自身独有的特点,在今年也吸引了大批的外来置业客户,其中得益于碧桂园在沪的造势,让本来并不太具名气的长江口度假区-浏河,大火了一把;港区的产城性质,投资客趋之已久 。千亿经济、外资导向、人口稳定、新城起步、环境优质、房价洼地…… 透过太仓,我们看到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江南小城 。即使已经限购,但作为最为邻近上海的城市,环沪的红利必定是长期的,太仓的布局机会值得细细研究 。一座城池的好,当市场起势之后才认知到,必定是会“进晚了”,也印证了当下城市周期盖过行业周期的大趋势,提前研究城市,提前挖掘一个城市的板块价值才是长远布局的良策请所有回答的网友,要再写上一个数据,中国的房子是建筑面积加公摊面积 。世界上除中国以外的都是算套内使用面积而已,由此差了有50% 。举例:比如我们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有良心的开发商,公摊大概在27%(有很多都在30%以上),也就是扣除公摊,建筑面积大概也就剩73平方米,之后再扣除墙体面积及公共配套(如电梯,配电箱等)的面积,大约套内使用面积就剩下50平方米了,所以把台湾的房价换算成人民币后,还要再除以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