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却并不平淡 平淡中也有诗( 二 )


而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作 。《杂诗》十二首,大多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后有志难酬的苦闷心态,着重抒发描述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偏见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反映了诗人内心无限愤懑惆怅的情绪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侧面表达了同样的情愫 。陶渊明咏史诗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怀古、崇古意识,而是以古喻今 。
他用古人的“超凡脱俗”之境界来反衬自己的情怀,用古人的得失之境遇抒发个人“超凡脱俗”的志趣,是借古喻今,以隐喻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情怀与操守,名曰咏史,实乃抒怀 。总之,我们欣赏陶渊明的田园诗、咏怀诗以及咏史诗,就是要学习他那高尚的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按说陶渊明本来可以活的舒心些的,至少可衣食无忧 。
但那是要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的!陶渊明就是陶渊明,他选择了后者,从而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心灵的自由 。并且写出了一首首启迪人心灵,歌唱祖国大好河山、升华人们心智的美丽的,流传千古的诗篇!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本来还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就有着“大济于苍生”之志 。可是,在国家频临崩溃边缘、动乱频繁的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很难实现 。
再加之他秉性耿直,清明廉正,更不愿卑躬屈膝于权贵,因此和污秽不堪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情感 。他被黑暗势力所迫害,最终也是难免的!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 。他不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同时,他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之风范,成为中国后代有识之士竞相学习的楷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