潟湖形成过程,什么是泻湖?如何形成?

1、什么是泻湖?如何形成?所谓泻湖,是指在河流冲积与海洋堆积作用下 , 使伸进陆地所形成的海湾,逐渐脱离海洋母体,并最终形成的近于封闭的洼地 。
泻湖(lagoon),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 。即泻湖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海风海浪对原有地貌侵蚀的结果 。
有的泻湖保留有高潮时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 。中国台湾省的高雄港即为典型的海成泻湖 。还有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泻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潟湖形成过程,什么是泻湖?如何形成?

文章插图
2、湖是怎么形成的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那湖的形成你想了解吗?一起和我来看看湖是怎么形成的吧!
湖的形成
所谓湖,是指在河流冲积与海洋堆积作用下 , 使伸进陆地所形成的海湾,逐渐脱离海洋母体 , 并最终形成的近于封闭的洼地 。
湖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 。即湖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海风海浪对原有地貌侵蚀的结果 。
有的湖保留有高潮时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 。中国台湾省的高雄港即为典型的海成湖 。还有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
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那湖的形成你想了解吗?一起和我来看看湖是怎么形成的吧!
湖的分类
海岸与滨岸坝之间,有水道与外海相通的浅水区 。
滨岸坝是由波浪堆积而成的砂坝或砾石坝,或是珊瑚礁坝,相应地分为两种类型:海岸湖和珊瑚(xì)湖 。
湖形成后由于与水体连通性的差异 , 导致其水体盐度出现差异,据此可分为淡化湖和咸化湖 。
海岸类
海岸湖位于滨岸坝与海岸之间,水域狭长而不规则;海岸湖按盐度可分为半咸水、咸水和极咸水三种 。半咸水湖接受较多的径流 。
极咸水湖形成在蒸发量超过海水流入量之处 。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马德雷湖(Laguna Madre)、黑海的西瓦什湖(Sivash Lagoon)盐度分别达到65~132% 。
在此条件下可以有盐沉淀 。
在湖底地形剖面上,位于滨岸坝後方的海岸湖通常是细粒沉积带,湖底剖面随时间而逐渐淤高,只在接近潮流入口处有较深的沟 。
珊瑚湖的湖底,可因钙质沉积而变平坦 , 或存在死、活珊瑚的礁墩 。
珊瑚类
珊瑚湖由环状珊瑚礁环绕或由坝状珊瑚礁相隔而成,水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
海岸湖分布广,估计约占全世界海岸线的13%,多形成于潮差较小或中等、波浪能量较低或中等、有丰富沉积物足以形成起保护作用的滨岸坝之处 。
珊瑚湖的分布局限于具备珊瑚生长条件的热带开阔海域 , 主要见于距赤道南北纬25°以内 。
珊瑚湖从小环礁湖到直径2.5~100公里的大环礁湖均有 。深度很少超过20米 , 有许多更浅 。滨岸坝湖特点是长,在美国东海岸断续长达1,500公里 。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Gippsland)湖群形成在长约149公里的滨岸坝后方 。
湖深1~6米 。湖湖水的循环受潮流入口宽度、潮差和附近陆地径流注入量的影响 。吹入湖的大风也有影响 , 可吹高湖面 , 停息时则使湖水外 。
湖水流速在横穿滨岸坝的水道中最大,吉普斯兰湖入口处潮流流速达3海里/小时 , 在河流洪水入海时可增大到7海里/小时 。在珊瑚环礁湖中,径流很少或没有,只在潮流很大时引起海水的进出 。
在水温与盐度方面,珊瑚湖的湖水与外海上层海水相同 。海岸湖的水温与盐度因气候变化大而变动较大 。
由于水浅,水温接近气温,冬季比外海低,夏季比外海高 。盐度则随进入湖和径流量与潮流量之比而变化 。
湖区的植物取决于当地的气候与湖水盐度 。热带湖中红树林繁盛 , 温带湖中常生长盐沼植物 。
植物的种属取决于植物的耐盐度和湖底条件 。
盐度较小的湖区发育芦苇沼泽,盐度接近外海时生长盐生植物 。海岸湖中的动物多为生长在软泥或沙中的牡蛎等软体动物 。
珊瑚湖中的动物多为造礁动物,海岸湖在下沉区、稳定区和上升区都可形成,只要岸坡比涌浪所需的平衡剖面低平、物质丰富,足以形成滨岸坝 。
海岸湖中由于持续的沉积作用、河流泥沙的注入、植物作用和咸水的絮凝作用,沉积速率比外海大得多 。德克萨斯州湖中的沉积速率平均为每百年1米 。
暴风或海啸可暂时抬高海面、冲破滨岸坝或越顶而过 , 对湖产生重大影响 , 短时间改变其轮廓,引起侵蚀和堆积 。
珊瑚湖较能抵抗暴风浪的袭击 。湖的发育随时间而变化 。达尔文的环礁下沉成因说经钻探证明是正确的 。
当珊瑚在下沉的基底上能维持适当的生长水准 , 环礁就能继续形成湖 , 而湖底由于有来自礁上的珊瑚或钙质沉积而维持其深度 。
海岸湖也受冰期後海面上升的影响 。海面上升太快时 , 滨岸坝岛将被淹没 , 导致湖消失 。
淡化类
由于障壁砂坝影响 , 致使湖水体与广海的水体的连通性受阻,湖有淡水注入,且注入量大于蒸发量,导致湖的盐度降低 。
沉积物以暗色粉砂和粘土为主,可见铁、锰结核 , 硫化物,二氧化硅等自生矿物 。淡化湖具有特有的苔藓虫灰岩,缺乏底栖生物化石 。以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为主 。
咸化类
由于障壁砂坝影响,致使湖水体与外海的水体的连通性受阻 , 湖无有淡水注入或淡水注入量小于蒸发量,导致湖的盐度升高 。沉积物以化学类和细粒碎屑为主,并有盐度演化和石膏化的砂质粘土沉积物 , 尤以膏岩蒸发岩为特征 。缺少狭盐性海生动物化石 。当盐度超过5%时,大型生物灭绝 。一般为水平层理 , 或塑性变形层理 。
湖的功能
防洪
湖可宣泄区域排水,因而很少发生水灾 。
保护海岸
由于外有沙洲的阻挡可防止台风暴潮侵蚀冲刷海岸 。
天然养殖场
湖是鱼、虾、贝和螃蟹的孕育场,也是邻近渔民的天然养殖场 。
人工港
潟湖形成过程,什么是泻湖?如何形成?

文章插图
3、什么是“泻湖” 。太湖是“泻湖”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湖 。能起隔离作用的可以是障壁岛、沙坝、沙滩、沙丘、鲕滩等 。湖最大的特点是水体盐度异也可以是水下隆起的高地,如生物礁、生物滩、常,盐度>3.5%时为咸化湖,<3.5%时为淡化湖 , 后者可进一步发展成沼泽化湖 , 它们在沉积物成分、生物特征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不同 。
湖: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湖地貌组合 。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湖 。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 。涨潮流带入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内侧形成潮汐三角洲 。
扩展资料:
湖的形成
第四纪冰期后(6000-7000年前)海面上升,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形成了平行海岸的障壁岛 。障壁岛是岸线外并与之平行的长形堆积体,可能有二种成因:
(1)波浪破碎产生的沙坝上升而成;
(2)沿岸流形成的沙嘴破裂后产生了进潮口 。障壁岛使沿岸部分水域与海洋隔离,仅借助于潮道(障壁通道)相沟通,被隔离的部分即发展为湖 。因此,漏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面升降运动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漏湖的发育历史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约70000年前(晚更新世的闾冰期)海面高于现代海面 , 吉普斯兰东部的溺谷湾的陡崖海岸前方发育了一条沙坝(称为早期沙坝) , 使湾部分封闭,形成了小湖 。末次冰期海面下降前,生成了一个向东北伸展的沙嘴(称为内沙坝) , 将整个湾隔离,形成一个大湖系 。末次冰期时,海面下降湖水流失,河流穿越早期沙坝和内沙坝 。全新世海侵时,湖又恢复海面达到现代高度时又形成了外沙坝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泻湖
潟湖形成过程,什么是泻湖?如何形成?

文章插图
4、岛屿上的泄湖是怎样形成的泄湖有两种: 1,海岸湖 位于滨岸坝与海岸之间,水域狭长而不规则;海岸湖按盐度可分为半咸水、咸水和极咸水三种.半咸水湖接受较多的径流.极咸水湖形成在蒸发量超过海水流入量之处. 像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马德雷湖(Laguna Madre)、黑海的西瓦什湖(Sivash Lagoon)
2,珊瑚湖 由环状珊瑚礁环绕或由坝状珊瑚礁相隔而成,水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海岸湖分布广,估计约占全世界海岸线的13%,多形成于潮差较小或中等、波浪能量较低或中等、有丰富沉积物足以形成起保护作用的滨岸坝之处.珊瑚湖的分布局限于具备珊瑚生长条件的热带开阔海域,主要见于距赤道南北纬25°以内 像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Gippsland)湖群 另外著名的一些泄湖有: 品清湖、七股湖、戈佐内海、科勒湖、杭州西湖、渤海地区的七里海、新喀里多尼亚湖
潟湖形成过程,什么是泻湖?如何形成?

文章插图
5、墨西哥的西北部,为什么会出现形状奇特的篮呢?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狭长篮是典型的沙坝-篮海岸地貌,
该地貌是在大陆和海岛海岸线普遍存在 , 约占全球海岸线总长度的13%,如印度半岛东岸和波罗的海南部等 。
沙坝-篮地貌按形成原因可以分为滨外沙坝和沿岸沙坝 。
主流观点认为滨外沙坝形成于冰后期海侵过程中 。从15000年前至今,海平面上升了约100m,大量低地被淹没,波浪和水流把陆架上的沉积物席卷到岸边 , 在破碎点形成水下沙坝 。由于波浪连续破碎的作用,水下沙坝向岸推移,并在推移过程中增大高度,逐渐露出水面,形成堡岛-篮地貌 。
滨外沙坝的形成过程
沿岸沙坝形成于坡度较大的海岸,波浪在海滩上破碎,在沿岸流的作用下,泥沙沿海岸运输,横跨潮流通道或海湾,形成沙坝 。
沿岸沙坝的形成过程
篮还有可能是在上述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冰后期海侵以来形成的沙坝也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在向岸推移的过程中,堡岛的沉积结构日益复杂化 。
墨西哥湾沙坝所处地区的海岸线平缓,海滩坡度缓和 , 形成了较长的沙坝,属于滨外沙坝 。该区域典型沙坝-泻湖地貌的形成还归功于弱潮差(<2m),沙坝所受的冲毁作用较小 。
墨西哥是一个地理极端的国家,该国中部有高山峡谷 , 北部有沙漠,南部和东部却又有茂密的雨林 。
墨西哥拥有9,330公里的海岸线,其中7,338公里面对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亚湾,其余2,805公里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
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在墨西哥被指定为“自然区”,共有158处,占全国表面面积的11% 。
帝王蝶生物圈保护区是世界遗产,包含绝大部分帝王蝶会选择在这里过冬 。位于墨西哥城西北约100公里处的崎岖的森林山区内有56259公顷的生物圈 。每年有数百万只蝴蝶进入保护区 。
从15000年前至今,海平面上升波浪和水流把陆架上的沉积物席卷到岸边 , 由于波浪连续破碎的作用 , 水下沙坝向岸推移,增大高度,逐渐露出水面,形成堡岛-篮地貌 。
墨西哥西北部地区,海岸边有着大量的由於泥沙沉积而形成的沙洲 , 这些沙洲经过常年的积累后 , 将海湾封闭起来了 , 这些海湾与海洋分隔 , 最终形成了湖泊 。
【潟湖形成过程,什么是泻湖?如何形成?】这个原因是因为墨西哥这几年地质发生了变化,慢慢就形成了这种奇形怪状的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湖也会慢慢扩大 , 有可能会出现在我们国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