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觉得她很无情是这样的么


无情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觉得她很无情是这样的么

文章插图
1.“无情”的确是薛宝钗的典型标签 , 在第六十三回她抽到的花签就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
2. “无情”不是自私冷漠的意思 , 而是克制感情;她的 “无情”也并非天生 , 而是有意为之 。
3. 这么说是因为第七回作者给了宝钗一个设定 , 写她“从胎里带来一股热毒” , 所以从小就要服用“冷香丸” , 这其实是隐喻——脂批说:“凡心偶炽 , 是以孽火齐攻 。”
4. 宝钗对俗世、男女之情的向往 , 无时无刻不在被理智压制 , 正好和黛玉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照 。
所以读者片面地说黛玉真实不做作 , 宝钗无情还“装” , 是并不严谨的 。
5. 宝钗的“无情”不是不近人情 , 相反 , 她其实是一个很有同理心的人 。
比如她知道湘云在家里做不得主 , 并主动替她做东道 , 举行螃蟹宴;当夏金桂和薛蟠矛盾激化 , 拿香菱出气时 , 她主动出面阻止把香菱卖给人贩子 。
6. 宝钗的一大污点是“滴翠亭事件” , 她意外偷听到了小红、坠儿在滴翠亭里的私密对话 , 要被发现时急忙喊了一句“顰儿(黛玉) , 我看你往那里藏” 。有不少读者觉得 , 这是宝钗故意陷害黛玉 , 但我不太同意 。
7. 事实上 , 宝钗虽然有城府 , 但从未用在害人上 , 我提醒你不要忽略滴翠亭事件的前情:
当天众姊妹在园中送花神 , 独缺了黛玉 , 宝钗就要去潇湘馆找她 , 结果在路上听到了对话 。这个情况下 , 如果要第一反应想个人 , 自然下意识就会说出黛玉来 。
8. 而且小红、坠儿地位偏低 , 只是小丫头 , 甚至都不是平儿、袭人这种得宠的大丫鬟 , 也完全没办法对黛玉造成什么损害 。原书也写了 , 她们知道被偷听之后 , 也只能自己干着急 , 做不了什么 。
9. 滴翠亭事件之后 , 书中也并没有小红私情被揭发的情况 , 说明宝钗虽然听到了把柄 , 但并没有害人的行动 。
10. 宝钗的另一个污点是:金钏被撵跳井后 , 她在王夫人面前说“(金钏)也不过是个糊涂人 , 也不为可惜” , 有不少读者觉得这是漠视人命 。
但我要提醒你 , 古代大家族中从来没有“人人平等”的观念 , 贵族看不起底层人是当时正常的事 , 我们不能用现代的观念去评价宝钗这样的古人 。
11. 而且这是安慰王夫人的话 , 不见得就是宝钗的真实想法 。实际上 , 行为比言语更能反映内心:
宝钗对待下人恰恰是非常体贴的 , 还把自己的几件衣服送给金钏家做丧事 。这也恰恰体现了宝钗是一个复杂、立体的人物 。
12. 宝钗的结局比较明确——完成“金玉良缘” , 和宝玉成婚 , 但宝玉心心念念的却是黛玉 。
在前八十回就有一个暗示:元春省亲后的元宵节 , 宝钗作了一个谜语:
“朝罢谁携两袖烟 , 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 , 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 , 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 , 风雨阴晴任变迁 。”
谜底是用来计时的更香 。其中“琴边衾里总无缘” , 是说宝钗和宝玉虽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 , 只能是“焦首朝朝还暮暮 , 煎心日日复年年” , 说明宝钗在宝玉出家后守了活寡 。
13. 近些年对宝钗的结局还有一个新的说法:猜测在宝玉出嫁后 , 宝钗可能改嫁了贾雨村 , 理由是一句贾雨村的诗“钗于奁内待时飞” , “时飞”是贾雨村的字 。
14. 但我认为 , 这个推测是对文本的过度解读 , 完全不符合宝钗的身份和性格:
【无情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觉得她很无情是这样的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