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南方人,可他为什么喜欢褒北贬南方人呢

查良庸(金庸),祖籍江西,生于浙江海宁,汉人,祖上得满清福旨,成为包衣,吃了多代奉禄,他的民族感情是复杂的,所以有《天龙八部》人物乔峰,契丹与汉人之间选择两难的纠结感情,正是金庸本身心境的真实写照,而至今满清文化在北方都划着厚厚的印记,正是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至于褒北贬南,乃是兔死狐悲的依恋情节,在《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一般都是描写南方人反抗朝廷,时代背景也确实南方反叛居多,满清最终也是被南方人北伐灭亡,但作为一个汉人查良庸不可能完全偏袒满清,《书剑恩仇录》里描写乾隆几乎就是草包,《鹿鼎记》里韦小宝是比皇帝聪明的多的人,满族官员多隆就是个贪婪的傻子,尽管金庸确实在一些人物描写上有些添乱,比如《倚天屠龙记》朱元璋,陈友谅等没有客观的描写,有抹黑南方人嫌疑,立场比较模糊,只能说明他并不恨外族人,有和谐共存的态度,一些人说他献媚歌颂满清蒙元的说法还是过份了,只不过是为小说添的戏份而已,小说不是历史书,他的武侠小说不少涉及民族问题,偏偏这让《射雕》系列成为最经典的武侠,人们对宏大混乱的历史背景会更感兴趣,他认为哪个民族都有好人坏人,只要有“侠”的精神,都值得颂歌 。
首先金庸老先生并不是褒北贬南,金庸先生的小说大部分都是结合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背景而形成的,我简单强调五点,第一点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北方人平均身高比南方人高,这一点毋庸置疑,体型更大对比起来是不是更有力量一点,第二点是北方游牧民族是马背上长大的,骑马砍杀是天生的技能,这也是为什么成吉思汗能打长驱直入打到欧洲,建立世界最大的版图的原因,第三点中国古代对南北划分不同,并不是现在以秦岭淮河为界线,第四点人口分布,北方人口更多,第五点就是古代政权中心基本都在北方,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其中三大古都在北方,可见古代政治权利文化的中心都偏北一点,到了近代以来,受海运发达带动港口贸易,东南沿海城市也成了国家贸易发展的桥头堡,所以现在南方经济权重越来越高 。
所谓的褒北贬南不存在
就拿射雕系列中来说吧,北丐,南帝都是武学大家,没有侧重于哪一方 。因为历史背景主要发生在北方大漠,张家口和中原,后半段主要发生在南方的绍兴,嘉兴,以及襄阳等地 。所以相对来说南方的篇幅就少了一些 。而后来北侠,南僧,更是据守襄阳的大侠郭靖,宅心仁厚的一灯大师都让人敬仰不已!不存在褒贬 。
再来看看南北方的界限,北方人认为长江为界限,而安徽人则不认为自己是南方人 。从历史的大朝流中来看,北方民情彪悍,多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近代则南方多出军事家政治家,如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而南方涌现最多的是商人巨贾 。其实南北方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历史能人辈出,主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时事变化相关 。
金庸还褒佛贬道:历史上清清白白的道教全真派大师尹志平愣是被刻画成了一个色魔,要么像林照英那样的极端偏执狂,比较正面的道界人物张三丰也不过是靠年少时在少林寺修行得道的 。
金庸还褒胡贬汉:北伐元庭再照乾坤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在《倚天屠龙记》里被刻画成阴鸢歹毒的小人,同样游牧渔猎民族初代无论是耶律弘基还是完颜阿骨打在《天龙八部》里都被刻画成了伟岸的英雄形象 。汉人胡化是升华——郭靖在草原,胡人汉化是堕落——慕容复在姑苏 。明教和日月神教教徒重情重义团结互助,六大派和五岳剑派勾心斗角蛮不讲理如乌合之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