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步拯救你的选择困难症 人在纠结时如何做选择

作者 | 孙瑞希

3步拯救你的选择困难症 人在纠结时如何做选择

文章插图
你是一名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有好几个工作去向 。你很高兴,但也很困惑: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凭感觉吗?不靠谱 。因为你知道,人生最大的失败,不是努力了没有成功,而是做错了选择,导致以后的努力都白费功夫 。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的决策方法:麦穗理论 。
01遇事必纠结当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知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老师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 。
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学生问他: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呢?
【3步拯救你的选择困难症 人在纠结时如何做选择】苏格拉底将学生们带到一片麦田前,对他们说:你们走进麦田,一直往前不要回头,途中摘下一支最大的麦穗 。记住,只能摘一支 。
第一个学生走进麦田 。他很快就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于是很高兴地摘下了这支麦穗 。他继续往前走,然后发现有很多麦穗比他摘的那支要大得多 。他后悔不迭,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
第二个学生吸取了教训 。每当他要摘麦穗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 。不知不觉,他走到了终点,却一支麦穗都没摘 。他也很后悔,总以为最好的在后面,结果错过了全世界 。
第三个学生吸取了前两者的教训 。他把麦田分为三段,走过第一段麦田时,他只看不摘,并在心中把麦穗分为大、中、小三类;走过第二段时,他还是只看不摘,验证第一段的判断是否正确;走到第三段时,他摘下了遇到的第一支属于大类中的麦穗 。这可能不是最大的一支,但他心满意足地走完了全程 。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麦穗理论” 。
麦穗理论告诉我们,纠结选择的大多数原因在于:希望每一次选择都是最优解,而实际上这样的解是很少存在的 。
02不求最好,但求适合麦穗理论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求最好,但求适合” 。
无论是选择事业还是选择爱情,“最优解”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 。所以,正确的决策不是追求“最优解”,而是追求“满意解” 。
故事中第三位走进麦田的学生,采用的就是“满意解”这种方法 。
他先观察,然后确定了大类麦穗属于自己的“满意解”,注意,是大类而不是最大 。并在第二段麦田中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在第三段麦田中摘下了他遇到的第一支属于大类中的麦穗 。
总结起来:先观察再定标、先验证后选择 。
所以你看,纠结选择只是表象,如果能把基本满意标准定下来,选择就变得简单明了了 。
03如何用麦穗理论做好决策? 著名的管理大师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在他的“ 满意决策论” 里指出,为了找到目前条件的满意方案,决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
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考察现有的可选方案
如果有可选方案并且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就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具体怎么操作呢?还是说前面的例子 。你是一名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有好几个工作去向,你希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在毕业十年后进入到理想的工作状态中 。
第一步,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寻找“大类麦穗”
这几个工作去向,你只需要选择出一个能够满足你当前核心需求的去向 。比如:薪酬福利、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等等,最多不超过三个 。
以10年为限的话,三分之一大约为三年 。也就是说,毕业三年左右,是你观察、确定“大类麦穗”的时候,这期间你会不停地尝试,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方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