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到底是怎么死的 郭嘉怎么死的

【郭嘉到底是怎么死的 郭嘉怎么死的】之前说过,郭嘉此人,有两个过绝于人的天赋:能识人,善机变 。
所谓能识人,是指他对人性的洞察极其完整和精确 。郭嘉被荀彧举荐给曹操前,其实并不想辅佐曹操,他当时的意中人,是袁绍 。但他如诸葛亮一样,选择主公前,必先详细考察,充分分析,以确定是否与自己的理想契合 。
袁绍自然是让郭嘉失望了 。郭嘉面见袁绍后,这样评价袁绍: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用了几十个字,就把袁绍全方位优缺点概括殆尽 。他从袁绍的“用人之术”和“权谋之术”两方面定板了袁绍:袁绍折节下士,广收人心,这点原本没问题,但一个“徒欲”二字,说明郭嘉看出了袁绍只学得周公收人心之表,未学到其精髓;“未知用人之机”是指袁绍麾下虽文臣武将,智虑之士极多,但他不善用之;“多端寡要,好谋无决”则是说袁绍没有主见,对一时一事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没有勇气拿定主意——这一点与曹操非常不同 。

郭嘉到底是怎么死的 郭嘉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这就是郭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将自己的理想,与其辅佐之人的能力,结合看待,若可辅之则辅,不可辅则走 。袁绍不会用人,没有决断,如果郭嘉选择了袁绍,不但无法施展拳脚,甚至会卷入派系斗争,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
除了能识人,郭嘉还善机变 。所谓善机变,是指他天性不拘一格,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变,迅速捕捉最优解决方案 。郭嘉善机变之代表作,是他随曹操东征徐州吕布之时的表现 。
征吕布,三战破之,吕布退固守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郭嘉说太祖急攻之,遂擒吕布 。
注意,曹操是汉末时期公认的最善于临阵机变的人了,结果围攻吕布这一战,郭嘉比曹操还要高出一筹 。曹操因“士卒疲倦”想要退军,说明在他看来,退军是最优的选择了,郭嘉却能参破曹操无法参破的战机,反其道而行之,让曹操携疲惫之军,急攻吕布 。郭嘉的敏锐,就在这里 。他深知,虽然我军疲倦,彼军亦不可无劳矣,且我军占有绝对优势,吕布却如困兽之斗 。此情此境,即便士卒疲惫,胜利的天平早已倾斜曹军,攻取下邳只是时间问题 。
郭嘉到底是怎么死的 郭嘉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曹操之所以最欣赏郭嘉,恐怕正是因为郭嘉这两点天赋 。曹操曾说“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说明曹操视郭嘉如知己 。知己者,谓心有灵犀,所思所想,容易合拍 。实际上,郭嘉擅长的这两方面,也正是曹操最擅长者 。郭嘉能识人,曹操也能识人,曹操用人的本事,即便在敌国也是公认的;郭嘉善机变,曹操也善机变,当年在邺城与袁绍交谈的那句“吾任天下智虑之士,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就是最好的诠释 。私以为,郭嘉恐怕是曹操一生最能相知之人了,故而曹操到死都非常还念郭嘉 。
然而郭嘉,还是死了,而且死得很早 。正史对郭嘉之死,记载非常简练 。
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 。
三十八岁,在曹操即将平定北方的前夕,死了 。如陈寿一贯对当时人之死的描述一样,除了病笃,就是病笃,以至于病死俨然已成为当时人之死的唯一原因 。甚至有人认为,“病笃”一词,只是陈寿叙述时人之死的一种惯常方法 。就如陈寿记载某人之勇,常常会用“勇冠三军”,也不能代表他说的每个人就实打实的在三军之中最勇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