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勤勤又被陈建斌气哭 蒋勤勤陈建斌( 三 )


蒋勤勤又被陈建斌气哭 蒋勤勤陈建斌

文章插图
同样的家长里短,我们女生可能更喜欢“叽里呱啦”讲一顿、“同仇敌忾”,但男性的“消解方式”,通常是独处的、向内的、自己默默消化思考的 。
还有啊,就像陈建斌特别关注“车在哪”,他们的目标感很强,也会在乎讨论一件事情的意义在哪里 。
当我去和我老公核对时,我惊讶地发现,他对于为什么不想听我絮叨这类话题的看法,和我的老师也是一样的: “生命多有限啊,我们为啥要花那么多时间,讨论别人多讨厌、对自己影响多大呢?”
但如果是在生命的至暗时刻,真的悲伤、难过,他们还是愿意给到支持的,只是对于“抱怨”类的、“发泄”类的,“明里暗里戳戳你”的,尤其反感 。
那有情绪的时候,到底要怎么办呢? 我觉得吧,我们确实要学习,适当地剥离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说事儿” 。尽管这点曾经让我也很别扭,“我想说不就是因为我有情绪吗?情绪都没了,我还说什么事儿啊?”
但事实就是如此,“情绪”和“事情”,是可以剥离的,不是非要混在一起的 。
蒋勤勤又被陈建斌气哭 蒋勤勤陈建斌

文章插图
打个比方,如果说糟糕的事情就像一池子“脏水”,本身看到就让人够心烦了,那么带着情绪说事儿,就像是在这池子“脏水”里,乱蹦乱跳—— 你会把周围站得离你最近、最亲密的人,也给弄脏了 。
家庭就是这么个系统,解决掉“脏水”的方式,不是让每个人身上都变脏、变得更脏,而是想办法清理掉自己的,不再去制造更多的脏水和垃圾 。
那怎么清理呢?难道就不能和对方说了吗?脏水不会自己就没有啊 。其实还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独处、比如静心、比如找咨询师、找真正愿意听的闺蜜朋友(需要觉察是不是真的愿意)、比如运动、阅读、旅行、或者,直面问题等等……
蒋勤勤又被陈建斌气哭 蒋勤勤陈建斌

文章插图
比如静坐、静默、唱诵、舞动、抖动、哼鸣、颂钹、正念、冥想练习、也有比较激烈的发泄(面向安全物品、而非人),在这些里面,完全可以去释放掉眼泪、愤怒、悲伤,还不伤害到身边的人 。
蒋勤勤又被陈建斌气哭 蒋勤勤陈建斌

文章插图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依赖他人,来为我们自己的情绪负责 。真正能为自己情绪负责的,只有自己: 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你很愤怒,对方却跟没事儿人一样? 同样的场景,为什么你难过得不行,对方的反应却是害怕、恐惧? 同样的人,为什么你会反感,而有些人却很喜欢?
——并不是外在决定了我们的内在,而是我们在用怎样的“过滤器”,在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周围 。而静心,就是在重塑、调整我们的过滤器,过掉那些负面的、缠绕的,更多迎进宁静的、喜悦的、自在的那个自己 。还伴侣一片清净,正如我也渴望,自己是不被随意“泼脏水”的那个人啊 。
蒋勤勤又被陈建斌气哭 蒋勤勤陈建斌

文章插图
“这周你加班了3天,晚上到家10点了,我们这周末找个时间一起出门走走吧 。”
多多收集、记录自己正向情绪的体验:我做了什么、想了什么,会感到喜悦、自在、宁静?注意找一些和自己有关、而非他人带给自己的体验 。
可以和另一半表达,注意多说事实、说感受词、说想要的切实的解决方案,少说判断: “你总是不理我”、“你天天不着家,也不关心我”这样的字眼,是会容易引起矛盾的,换换字眼会感觉不大一样:

推荐阅读